读书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家资:家业,家庭财产。
2. 积帙:积累起来的书堆。
3. 列梁梠:排列在房梁和檐下。
4. 高斋:高斋,指书房。
5. 开卷:指翻开书卷开始阅读。
6. 圣人:古代对帝王或孔子的尊称。
7. 英贤:才能出众的人。
8. 异世:不同的时代。
9. 心相许:心灵相互认同。
10. 案头:桌子上。
11. 见:被看见。
12. 蠹鱼:蛀虫的别名,这里指书虫。
13. 犹胜:还胜过。
14. 凡俦侣:平凡的朋友或伴侣。
去完善
赏析
皮日休的这首《读书》,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书卷在他的生活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诗的开篇即以“家资”一词引出家中藏书之多,反映出诗人对于书籍的热爱。接下来,作者又以清晨在书房里独自打开书卷,与古圣人对话这一场景,强调了读书给他带来的心灵慰藉。同时,诗人通过对比不同时代的英贤人物,传达了跨越时空的心灵相通之感,使读者感受到阅读的广阔世界。最后两句则通过比喻,表达了与书为伴的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体现出读书给人带来的精神愉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书》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9世纪初期,正是唐代晚期,也是皮日休一生中最富传奇色彩的时段。
在这一时期,皮日休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早年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成为了一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歌以讽刺现实、关注民生为主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他也因直言不讳而受到权贵的排挤,一度流亡他乡。尽管如此,皮日休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以文学创作来揭露社会不公和民间疾苦。
在皮日休生活的时代,唐朝已经进入了衰败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这些问题都深深地影响着皮日休的诗歌创作。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皮日休写下了《读书》一诗。通过描述自己在书房里专心致志地阅读古籍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世俗名利的不屑和对高尚情操的向往。这首诗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期许,充分体现了皮日休的人生态度和文艺思想。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