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岁东园植竹喜今春方芳
几日霜根地,新年绿玉阴。
春来虽换叶,寒去转虚心。
乳节烟膏腻,空梢夕籁沈。
何时殊实老,留遗九苞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几日的霜冻过后,根部仍然顽强生存。新的一年里,绿叶愈发葱郁。春天的到来虽然让树叶更替,但寒冬却让我们更加谦逊虚心。枝头宛如涂抹了烟脂般的乳白色,而夕阳下的寂静却让人内心沉重。什么时候果实成熟呢?只愿留下那繁多的鸟儿栖息。
去完善
释义
1. 故岁:过去的年份。
2. 东园:一种寓意春天的意象。
3. 绿玉阴:指竹子绿色茂密的树荫。
4. 霜根:意指经历冬天严寒的竹根。
5. 虚心:竹子中空的特点,寓含谦虚之意。
6. 乳节:竹笋初生时的嫩芽。
7. 烟膏腻:竹子嫩芽湿润且富有光泽的形象描绘。
8. 空梢:光秃秃的竹枝,此处借喻春天来临前的景象。
9. 夕籁:傍晚时分山谷中的风声。
10. 殊实:特别坚实的果实,这里指竹子成熟的种子。
11. 九苞禽:凤凰的一种说法,象征美好与吉祥。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竹子在冬去春来之际的变化。首联表达了竹子的根在地里度过了寒冷的冬天,第二联则描绘了春天到来时,竹子虽然换了新叶,但仍保持了谦逊的胸怀。第三联是对竹子外在形态的描绘,绿色的嫩芽上挂着如同烟膏般细腻的东西,而尾联则是期盼竹子能茁壮成长,给鸟类带来食物和栖息的地方。整体来看,诗人以竹子的变化喻示人生的成长及对生命的关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故岁东园植竹喜今春方芳》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初期,此时的宋庠已经步入老年,他在官场上历经沉浮,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体悟。
在南宋初年,国家局势动荡,战争频发,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宋庠以竹为寄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他通过描绘竹子在春天里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希望国家和人民能够度过困境,迎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既有作者个人的生活经历,也有他所处时代的整体氛围。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他的乐观态度和坚韧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