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下
三十功名志未伸,初将文字竞通津。
春风漫折一枝桂,烟阁英雄笑杀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榜下》:本诗描绘了科举得中后的人生景象。
1. 司空图:唐代诗人,主要生活在晚唐时期。
2. 三十功名志未伸:这句是说,三十岁的年纪,功名尚未成就。“志未伸”表示愿望还没有实现。
3. 初将文字竞通津:初次凭借文章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通津”是科举考试的比喻说法。
4. 春风漫折一枝桂:指科举得中后的风光。“春风”在这里象征着科举考试成功后获得的机会;“折桂”则是古代对科举得中的美称。
5. 烟阁英雄笑杀人:在画像上观赏的英雄们会笑话世人。“烟阁”指供奉功臣画像的高阁,这里代指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笑杀人”意为嘲笑世人争名夺利的行为。
去完善
赏析
《榜下》是唐代诗人司空图的一首咏史诗。在这首诗中,司空图通过对古代科举考试场景的描绘,揭示了士人追求功名的复杂心态。
首句“三十功名志未伸”,意味着诗人年已三十,但壮志未酬。这一句既有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也反映出当时知识分子普遍面临的困境。
次句“初将文字竞通津”,描述了文人士子在科举考试中竞相角逐的场景。这里的“文字”指代诗词歌赋等文学才能,而“通津”则意味着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跻身政坛。
第三句“春风漫折一枝桂”,象征着科举及第的喜悦。在古代,春风吹拂之时,折桂意味着金榜题名。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科举功名的渴望与向往。
最后一句“烟阁英雄笑杀人”,用了一个典故:西汉时期,为了表彰功臣,朝廷曾设立“麒麟阁”,供世人瞻仰。这里“烟阁英雄”指的是那些在历史舞台上留下光辉业绩的人物。这一句意味着,对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人物而言,进士及第不过是人生的一段插曲,他们更看重的是为国家建功立业。
整首诗通过对科举考试的描绘,揭示了士人追求功名的心态,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上杰出人物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榜下》是唐代诗人司空图在公元858年创作的。这一年,司空图因为被任命为知制诰,即起草皇帝的诏书而进入京城。他本是河北元氏人,却久居江南,这段经历使他对南北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唐朝末期,藩镇割据、战乱频繁,地方和中央政权对峙,国家和民众均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司空图深感忧虑,他的诗歌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以及对唐初盛世的怀念。
在同段时间里,中国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刚刚结束,统治者开始励精图治,试图恢复国家的繁荣与强盛。然而,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这个愿望并未能实现。尽管时代动荡,但文化的传播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反而在此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司空图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