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漫题三首

标题包含
漫题三首
乱后他乡节,烧残故国春。自怜垂白首,犹伴踏青人。 齿落伤情久,心惊健忘频。蜗庐经岁客,蚕市异乡人。 率怕人言谨,闲宜酒韵高。山林若无虑,名利不难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司空图(837年-908年),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唐朝末年著名诗人、诗论家。 司空图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是唐玄宗时期的文部尚书,父亲也是朝廷官员。他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乱后他乡节:“乱后”指战乱结束后;“他乡”是其他地方的意思;“节”指的是节日。 2. 烧残故国春:“烧残”表示破坏不完整;“故国”指旧时的国家,这里是诗人故乡的委婉说法;“春”指的是春天。 3. 垂白首:“垂”意为接近;“白首”指白头,即年老。 4. 踏青人:“踏青”指在春天出门游玩;“人”泛指众人。 5. 齿落伤情久:“齿落”形容老年人牙齿脱落;“伤情”感到悲伤的心情;“久”指时间长久。 6. 心惊健忘频:“心惊”指心中害怕;“健忘频”指频繁忘记事情。 7. 蜗庐经岁客:“蜗庐”形容狭小简陋的房屋;“经岁”为经过一年的意思;“客”指旅居在外的人。 8. 蚕市异乡人:“蚕市”指卖蚕丝的市场;“异乡人”指出身外地的人。 9. 率怕人言谨:“率怕”表示害怕;“人言谨”指在人前说话谨慎。 10. 闲宜酒韵高:“闲宜”指闲暇时适宜;“酒韵高”指喝酒时兴致高昂。 11. 山林若无虑:“山林”指山林隐逸的生活;“无虑”指没有忧虑。 12. 名利不难逃:“名利”指功名利禄;“难逃”指难以摆脱。
去完善
赏析
《漫题三首》是唐代诗人司空图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以个人经验抒发了战乱之后的漂泊之情和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乱后他乡节,烧残故国春”表达的是战乱后流落他乡的心情,“自怜垂白首,犹伴踏青人”则是用年迈的自己依旧漂泊在外的景象来衬托出这种感情的深沉和浓烈。 接下来的两联中,“齿落伤情久,心惊健忘频”表现出诗人因年事已高、历经沧桑而伤感不已;而“蜗庐经岁客,蚕市异乡人”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蜗居中度日如年的无奈境遇。 最后的两联,“率怕人言谨,闲宜酒韵高”既是对诗人正直个性的描写,又流露出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而“山林若无虑,名利不难逃”则是对诗人逃避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平静的期望。整组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漫题三首》是唐朝诗人司空图所作。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末五代时期,这一阶段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民众疾苦。 司空图,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当时却有着坎坷的命运。他曾担任朝廷官员,却因对朝政的不满而辞官回乡。在归隐田园的日子里,他亲眼目睹了战乱的惨烈和百姓的苦难,心中充满了悲愤与无奈。然而,他的诗才并未因此受到磨灭,反而更加充满力量,他用文字记录下这个时代的悲凉与伤感,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首《漫题三首》中,司空图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乱中的景象,表达了对战争的愤怒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他也借此抒发自己内心的忧虑与感慨,表达了作为一名文人墨客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这首诗不仅是司空图的自我写照,也是那个时代民众的共同心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