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池
冷涵秋水碧溶溶,一片澄明见底空。
有日晴来云衬白,几时吹落叶浮红。
香啼蓼穗娟娟露,干动莲茎淅淅风。
凌晓无端照衰发,便悲霜雪镜光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澈的水面映着寒冷的秋天,一片透明澄净,仿佛可以看见水底的天空。
晴天的时候,云朵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洁白;树叶被风吹落,点缀着水面,使它变得如同铺满了红色的花瓣。
清晨,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伴随着露水从蓼穗上滴落的声音;莲花的花茎随风摇曳,发出萧瑟的声音。
清晨的光线透过水面,映照出我稀疏的头发,这让我感到悲伤,就像是在冰冷的镜子中看到了自己被霜雪覆盖的样子。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2. 冷涵:寒冷的水面。
3. 秋水:秋天的水域,这里指池塘水。
4. 碧溶溶:形容水色清澈透明。
5. 澄明:清澈明亮。
6. 有日:指某一日。
7. 云衬白:白云映衬下的白色景物。
8. 吹落:风吹落。
9. 叶浮红:红色的叶子在水面上漂浮。
10. 香啼:香气弥漫。
11. 蓼穗:指蓼花的花穗。
12. 娟娟露:美丽的露水。
13. 干动:枝干摇动。
14. 莲茎:莲花的茎秆。
15. 淅淅风:形容微风吹拂的声音。
16. 凌晓:清晨。
17. 无端:无缘无故。
18. 照衰发:照亮了衰老的头发。
19. 霜雪镜光:比喻镜子般的湖面反射出白霜般的光泽。
去完善
赏析
《秋池》是一首描绘秋日池塘景色的诗。诗中的“冷涵秋水碧溶溶”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池塘水面宽阔、碧波荡漾的景象,给人以宁静之感。接下来的“一片澄明见底空”则进一步突出了池塘的清澈透明。接着诗人以“有日晴来云衬白,几时吹落叶浮红”两句描绘了晴天的白云倒映在水中,和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场景,展现了秋天特有的色彩。而“香啼蓼穗娟娟露,干动莲茎淅淅风”则描绘了清晨露水滋润下的蓼穗,以及风吹动莲茎的声音,体现了秋天的生机与活力。最后诗人以“凌晓无端照衰发,便悲霜雪镜光中”两句感叹岁月的无情,表达了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全诗通过细致的描绘,将秋天的景色与人的情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读者能够深深地感受到秋天的美丽与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池》是唐代诗人吴融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末五代时期,这个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人们的生活困苦不堪。
吴融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也不如意。他曾一度在朝为官,但因直言敢谏,屡次遭受贬谪。他在官场上屡受挫折,对现实政治深感失望,因此选择辞官回乡,过上了隐逸的生活。
这个时期的背景知识方面,唐朝末年,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日益严重,社会矛盾激化,导致战争频发,民不聊生。而吴融本人也曾亲身经历过这种动乱的社会环境,他的诗中流露出对这个时代的忧虑和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