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社日城南山作

标题包含
社日城南山作
社日年年雨,江花处处春。 渐成垂白老,不见踏青人。 榆柳边声杂,龙蛇岁事新。 端来近城郭,犹自厌风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戴表元(1244年-1310年),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先生,奉化人。元代文学家、诗人。 戴表元出生于南宋末年,年轻时即以文才闻名乡里。他曾在临安(今杭州)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南宋灭亡后,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每年举行社日活动时总会下雨,各种花朵随处绽放带来春天的气息。 时光流逝,我逐渐变老了,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和朋友们一起去踏青。 随着春季的到来,榆树柳树发芽生长,伴随着混杂的各种声音;龙蛇则忙着迎接新的一年。 尽管已经接近城市边缘,但仍能感到春天的到来,让人讨厌尘土飞扬的季节。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社日:即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祖节日,时在农历春分后的第十五日,这一天扫墓祭祀先人。 2. 江花:江边的花朵,此处借指春天。 3. 垂白老:形容年老的模样。“垂白”通常用来比喻头发花白,表示年老。 4. 踏青人:在春天郊外游赏的人。踏青是古代清明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5. 边声:边境的军声。这里指春季风吹拂过榆柳时发出的声响。 6. 龙蛇岁事新:龙蛇年指农历丙申年,岁事新指新年新气象。这句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了。 7. 端来近城郭:端来指开始的时候,城郭指城市。这句话是说在城市附近的乡村开始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8. 厌风尘:厌倦了城市中的纷扰尘嚣,表达了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社日城南山作》描绘了诗人在农村节日中的所见所感。首联“社日年年雨,江花处处春”,描述了社日时节的频繁降雨和江南地区的美丽春色。颔联“渐成垂白老,不见踏青人”,则表达了诗人因岁月流逝、青春不再而触发的惆怅之情,以及村民们忙于农耕活动而无暇踏青的现实。颈联“榆柳边声杂,龙蛇岁事新”,进一步描绘了农村田野间的热闹景象,以及人们辛勤劳作以求好收成的心愿。尾联“端来近城郭,犹自厌风尘”,以城郭附近的景色收尾,流露出诗人对于城市喧嚣的厌倦和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整首诗笔调优美,情感真挚,反映了南宋时期农村的日常生活与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社日城南山作》是元代诗人戴表元的一首描绘农村社会生活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元朝初期,即公元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 在创作这首诗时,戴表元正身处元朝初期的动荡时期。当时,元朝的统治者刚刚结束了宋朝的统治,开始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在这个时期,战乱、民生疾苦和城乡差别等问题成为了诗人关注的焦点。他通过观察乡村社日这一传统节日,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现实状况和社会矛盾。 此外,这个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还包括元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以及社会风俗等方面。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朝代,其统治者在政治上实行严格的民族分化政策,导致汉人和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加深。在经济上,元朝推行屯田制,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得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在文化上,虽然元朝统治者对汉文化有所吸收,但整体上仍以蒙古族文化为主导,导致民间文学和艺术的繁荣程度相对较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