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四首 其四
穿云迸石不辞劳,大抵还他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穿过云层和山石不断劳作,大致源自它们的高尚源头。
溪流和山涧又怎能留住它呢?最终它将回归海洋成为波涛。
去完善
释义
穿云:穿过云雾。穿,穿过;云,云雾。
迸石:冲激石头。迸,冲击;石,石头。
不辞劳:不怕辛劳。不辞,不推辞;劳,辛劳。
大抵:大概,大致。
还他:还原给他。还,还原;他,指水流。
出处:出山与入山的地方。此处指溪流的发源地。
溪涧:山间的小溪流。
岂能:怎能,不能。
留得:保留得住。
住:停留,留下。
终:最后,最终。
归:回归,回到。
大海:广阔的海域。
波涛:波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溪流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个人成就的追求和对世界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诗中的“穿云迸石不辞劳”描绘了溪流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形象;“大抵还他出处高”则强调了个人的努力和智慧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接下来的两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则揭示了万事万物最终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即使再小的溪流最终也要汇入大海,成为波澜壮阔的一部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颂古四首 其四》是南宋末年诗人释祖钦所作的古诗之一。这首诗作于公元1264年左右,正值南宋衰落时期。释祖钦,俗姓陈,号觉虚,浙江杭州人,是南宋末年著名的禅宗高僧。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腐败无能,政治黑暗,内外矛盾激化,北方金朝逐渐崛起,对南宋构成严重威胁。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释祖钦选择出家为僧,寻求心灵的解脱。他在禅宗修行过程中,感悟到禅宗的空无境界,以此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在这首诗中,释祖钦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表达了其对禅宗空无境界的理解。他认为,世间万物皆为虚幻,唯有舍弃世俗烦恼,才能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种思想反映了当时人们面对动荡时局,渴望摆脱现实困境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