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答诸兄弟四首 其三

标题包含
和答诸兄弟四首 其三
门对芙渠碧沼清,萧萧五柳似渊明。 远听林壑风鸣籁,戏看儿童草鼓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守,字子固,号儋州,河南开封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张守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中进士,历任州县官职。靖康之难后,随宋高宗南渡,历任尚书郎、给事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门口对着那片清澈的池塘和满池盛开的荷花,如同五柳先生那样悠然自得的人却仿佛陶渊明再现。远处传来山林间的风声和松涛之声,犹如天籁之音;孩子们则在草地上欢快地玩耍,放风筝的样子真是让人愉悦不已。
去完善
释义
《和答诸兄弟四首 其三》是宋朝诗人张守创作的一首诗。其中词语注解如下: 1. 和答:对他人诗歌的唱和回答。 2. 诸兄弟:指作者的各位兄弟。 3. 芙渠:即荷花。 4. 碧沼:清澈的水池。 5. 萧萧:形容枝叶稀疏的样子。 6. 五柳:代指陶渊明。因陶渊明的宅院有五株柳树而得名。 7. 渊明:陶渊明的字。 8. 林壑:山林溪谷。 9. 风鸣籁:风吹过树叶等物体发出的声音。 10. 戏看:逗看。 11. 儿童草鼓筝:小孩子用草杆作弦弹奏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田园生活画卷。首先,诗人通过“门对芙渠碧沼清”的描述,展现出家门口一片清澈的池塘,周围环绕着盛开的荷花,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接着,他用“萧萧五柳似渊明”来形容自己生活的环境和性格特点,让人联想到陶渊明那种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高尚品质。 接下来,诗人用“远听林壑风鸣籁”来表现他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在这里,风吹过树林的声音如同天籁之音,让人感到宁静致远。同时,他也通过“戏看儿童草鼓筝”来表达自己与孩子们共度快乐时光的愉悦心情。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使人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答诸兄弟四首 其三》是南宋诗人张守在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所作。这一时期,正值宋金对峙的局势下,家国观念深植人心。身为朝廷官员的张守在外忧内患的背景下,自然对家人的关爱之情更为深切。他在诗中描绘了与兄弟姐妹们共享天伦之乐的场景,也体现了作者对家族和睦、社会和谐的热切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