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对月再用韵

标题包含
对月再用韵
团团满庭月,冷侵华霜重。 何人万里外,与此孤光共。 摩云度征鸿,天阔目难送。 三杯见妙理,一静服群动。 陶然夜气中,可以观幻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团团:形容圆形的物品或形状。这里用来描述满院的月光如同圆形物体般明亮。 2. 华霜:华通花,华霜即如花般的霜露。冷侵指寒冷的感觉渗透过来。 3. 万里外:距离非常遥远的意思。 4. 孤光:单独的光芒,这里指月亮。 5. 摩云:攀登上云端,比喻高飞。这里指鸿雁高飞。 6. 征鸿:迁徙的大雁。 7. 三杯:指喝酒的次数。 8. 妙理:奇妙的道理。 9. 一静:指集中精神地安静下来。 10. 陶然:快乐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对月再用韵》是南宋诗人郑刚中的诗作。全诗以咏月为主题,通过对月的描绘,表达出诗人的孤独、思乡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首句“团团满庭月”描绘出庭院中明亮的圆月,给人以宁静之感。接着用“冷侵华霜重”来形容月光下的寒冷气氛,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形象。诗人以此表现出自己在深秋季节赏月的心情。 接下来两句“何人万里外,与此孤光共”,诗人通过发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他在想:此时此刻,有谁在千里之外与我共赏这轮明月呢?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月亮这一象征物,将其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深沉而惆怅的氛围。 紧接着,“摩云度征鸿,天阔目难送”两句,诗人通过描绘大雁飞过云端、天空辽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感慨。这里的“征鸿”即指远行的鸿雁,象征着漂泊不定的生活。诗人以这种形象的比喻,暗示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离别和无尽的思念。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而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他通过饮酒赏月,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三杯见妙理,一静服群动”。这里的“妙理”是指生活中的哲理,诗人认为,通过静心凝神,便可以领悟到这些深奥的道理。同时,诗人还指出,在与世无争的夜晚,我们可以观察到自己内心的幻梦。 总的来说,郑刚中的这首《对月再用韵》以咏月为主题,通过对月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思乡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整首诗感情深沉,语言优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郑刚中的《对月再用韵》创作于南宋时期。这个时期,战乱频繁,国家动荡不安。郑刚中作为一位有抱负的文人,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关注。他曾在朝为官,后因直言谏诤而被贬谪至边远地区。 在这个特殊时期,郑刚中目睹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痛苦,以及国家的衰败景象。他的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愤懑。然而,作为一个诗人,他并未因此而消沉,而是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这首《对月再用韵》就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