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道士号庭梅为赋此

标题包含
道士号庭梅为赋此
苦把庭梅劣野梅,庭梅元自野梅来。 肯辞台鼎当年贵,直向丹田内景开。 山意浓时还耐看,道根孤处更深培。 玄机参透何分别,猛拊阑干一笑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牟巘(1227年-1312年),字季陵,号陵阳子,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文人。他出生于浙江台州黄岩,是南宋理学家、诗人,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 牟巘在南宋末年曾担任地方官职,如教授、知县等。南宋灭亡后...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令人生苦的只是那庭中的梅花相较野外的梅花略逊一筹,其实它们原本都是从野外移栽而来的。就算当初在官场上被珍视,如今也能在艺术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当山的意境愈发浓郁时,人们更懂得欣赏;而道的根源,也只有在孤独的环境中,才能更加深入地培育。一旦明白了这些奥妙的道理,就能一笑置之,不再去计较区别和优劣了。
去完善
释义
1. 苦把庭梅劣野梅:"苦把"是古汉语中的一种倒装句式,意思是“使得”。庭梅与野梅都是梅花的一种,这里是指庭院中的梅花比野外生长的梅花更为优越。 2. 庭梅元自野梅来:"元自"即"原本"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庭院里的梅花原本是从野外移植过来的。 3. 肯辞台鼎当年贵:"肯辞"表示不愿意放弃,"台鼎"在古代指朝廷高官,这句诗句意味着庭院里的梅花并不嫌弃当年的尊贵地位。 4. 直向丹田内景开:"丹田"是中国道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体内部的能量中心,"内景"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内心的境界或者感受。这句诗句意味着庭院里的梅花能够让人内心充满力量,体会到一种高深的意境。 5. 山意浓时还耐看:"山意"这里可以理解为大自然的美景,"耐看"则表示吸引人欣赏。这句诗句是说当大自然的美景浓郁时,庭院里的梅花更加吸引人观赏。 6. 道根孤处更深培:"道根"在道教中指修炼的基础,"孤处"可以理解为独处或者独自成长的环境。这句诗句意味着庭院里的梅花在孤独的环境中修炼得更加深厚。 7. 玄机参透何分别:"玄机"是佛教道教用语,指深奥的义理或真理,"参透"是领悟、理解的意思。这句诗句意味着领悟到这些深奥的道理后,人们对庭院里的梅花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8. 猛拊阑干一笑回:"猛拊"表示用力拍打,"阑干"这里是栏杆的意思。这句诗句意味着人们在看完庭院里的梅花后,会不禁笑出声来,感叹其美丽。
去完善
赏析
《道士号庭梅为赋此》是牟巘的一首七言诗。诗人以庭梅和野梅为比喻,表达了人生态度和人生哲理。 首联“苦把庭梅劣野梅,庭梅元自野梅来”,表达了诗人认为庭梅并不比野梅差,因为庭梅原本就是野梅中的一部分。这里以庭梅和野梅的对比,隐含了人的社会地位和内在品质的关系。无论人在社会上地位高低,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美好的品质,这是人天生就有的。 颔联“肯辞台鼎当年贵,直向丹田内景开”,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观点。虽然庭梅曾经享受过优越的环境和待遇,但它依然选择回到自然的怀抱,展现它原有的风采。这里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真实,而不是过分追求外在的物质和地位。 颈联“山意浓时还耐看,道根孤处更深培”,则是对这种人生观的具体描绘。在山林之中,庭梅的生长环境虽然艰苦,但它的美却更加吸引人。而修道之人,也需要在这种孤独的环境中不断修炼自己,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尾联“玄机参透何分别,猛拊阑干一笑回”,表达了诗人对人性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当人们参透了生活的奥秘,就会发现原来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一切都可以用一笑置之的态度去对待。这是对生命的豁达,也是对世界的宽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道士号庭梅为赋此》是南宋著名诗人牟巘(音:yǎn)所创作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这个时期正值中国的动荡时期,金兵入侵中原,导致南北对峙的局势。 在这段时间里,牟巘的个人经历也颇为曲折。他曾在朝廷任职,后因战乱隐居山林。他关注国家兴亡,时常通过诗歌表达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因此,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山间修道时,看到庭梅盛开,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和国家命运,有感而发写成的。 此外,这个时代背景中,南宋道教较为兴盛,许多文人士大夫在动荡的时局下转向道家思想寻求心灵慰藉。诗人取道士名号,既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信仰,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渴望避世脱俗的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牟巘在南渡后的生活中,借助庭梅这一景象,将个人的际遇、国家的危机以及时代的风尚交织在一起,通过咏物抒怀的形式表现出来。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