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沈仲一送菊自言封殖之劳欲得诗为报为赋三绝

标题包含
沈仲一送菊自言封殖之劳欲得诗为报为赋三绝
愁乾手自搭连筒,苦雨丁丁杙小篷。 乞得花开急催客,明朝恐已着霜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傅良(1137年-1203年),字君举,号止斋,浙江温州瑞安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陈傅良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师从郑伯熊、吕祖谦等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忧愁如同干燥的手指,自然想去触摸那些熟悉的篇章。痛苦如那绵绵细雨,在小型的帐篷里发出叮咚声。希望花朵能够尽快盛开,以此来催促客人来临。明天恐怕花儿已被寒露染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沈仲一:人名,南宋文人。 2. 送菊:赠送菊花。 3. 自言封殖之劳:自述种植菊花时的辛劳。 4. 搭连筒:连接在一起的竹管,用来浇水的工具。 5. 苦雨:下得很久的雨。 6. 丁丁:象声词,形容敲击的声音。 7. 杙:插,固定。 8. 小篷:小型的船舱。 9. 花开:指菊花开放。 10. 催客:催促客人离开。 11. 明朝:明天。 12. 着霜红:被霜染红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傅良(1241-1313)所作的《沈仲一送菊自言封殖之劳欲得诗为报为赋三绝》中的第一首。此诗描绘了菊花在风雨交加的环境中顽强生长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沈仲一辛勤培育菊花的敬意和赞赏。同时,也暗示了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道理。 首句“愁乾手自搭连筒”,形容沈仲一为菊花的生长担忧,用手搭起连接花枝的竹筒,以帮助菊花生长。这里的“愁乾”是指担心菊花因干旱而枯萎。接下来“苦雨丁丁杙小篷”,描述了沈仲一在小篷下守护着菊花,抵挡风雨的侵袭。这里的“苦雨丁丁”是形容雨滴打在篷顶的声音,体现了风雨交加的恶劣环境。 第三句“乞得花开急催客”,表明沈仲一希望菊花尽快盛开,以便邀请朋友前来欣赏。这里的“急催客”是催促客人到来的意思。最后一句“明朝恐已着霜红”,则预见了菊花盛开的美丽景象,但也暗示了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明日或许菊花已经凋谢,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总之,这首诗通过描绘沈仲一照顾菊花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沈仲一的敬意和赞赏,同时也揭示了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道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南宋时期,陈傅良身为一名士人,他以独特的视角和雄浑的才情,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有一首诗名为《沈仲一送菊自言封殖之劳欲得诗为报为赋三绝》,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真挚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南宋初期,政局动荡,民族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尖锐。作为文人,陈傅良一方面要面对国家危机,另一方面还要处理个人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与沈仲一结为好友,相互扶持,共度时艰。 沈仲一送菊给陈傅良,既是表达对朋友的关爱,也是寄托对生活的期待。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高洁的品质,这与陈傅良的人格追求相契合。因此,他创作了这首《沈仲一送菊自言封殖之劳欲得诗为报为赋三绝》,以此表达对沈仲一的感激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