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气寒冷,她单薄的衣袖显得愈发清瘦;黄昏时分,她静静倚靠在挺拔的竹林旁。
去完善
释义
修竹:高大的竹子,象征坚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位被遗弃的佳人,展现了安史之乱后社会的动荡与人性的冷漠。全诗分为两部分:前半段叙述佳人的身世遭遇,从“良家子”到“零落依草木”,再到家庭破碎、婚姻不幸,层层递进地刻画了她的悲剧命运;后半段则描绘她在逆境中的生活细节,虽贫困潦倒,却始终保持高洁品性。“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一句尤为精妙,既是对佳人处境的隐喻,也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最后两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更是将人物的孤独与坚韧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深沉蕴藉,体现了杜甫一贯关注底层人民疾苦的人道主义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安史之乱后的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寓居秦州时。彼时,国家历经战乱,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杜甫自身也处于人生低谷,仕途坎坷、生活困顿。目睹一位美丽却命运多舛的女子隐居山林,诗人感同身受,写下此诗。佳人出身良家,因战乱失去亲人,又被丈夫抛弃,但她依然保持高洁品格,在空谷中自守清苦,其境遇与诗人自身及当时许多人的遭遇相呼应,借以抒发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高尚情操的赞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