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颂古八首 其一

标题包含
颂古八首 其一
厖眉策起貌棱层,见佛元来却不曾。 南岳天台相撞著,被人唤作捉斋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眉毛高挑,目光犀利,看似见过世面却未曾见过真佛。如同南岳与天台两山相接,名声在外却被称作招摇撞骗的斋饭贩子。
去完善
释义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的释深,这是一首颂古八首中的第一首。诗中提到的地名有“南岳”和“天台”。 1. “厖眉策起貌棱层”:这句描绘了主人公外貌的威严和严肃,其中“厖眉”是指眉毛浓密的人,“策起”是形容眼神犀利有神,“貌棱层”则强调了面部的轮廓分明。 2. “见佛元来却不曾”:这句话的意思是,尽管主人公外表严肃,但他在内心对佛并无真正的信仰或了解。 3. “南岳天台相撞著”:这句描述了主人公在南岳和天台山之间的行为举止。南岳位于湖南衡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天台山则是浙江的著名山水风景区,也是禅宗的起源地之一。这里可能是指主人公在这些地方进行了云游修行。 4. “被人唤作捉斋侩”:这句表达了主人公因为其在南岳和天台山等地的行为,被人们看作是虔诚修佛的人。“捉斋侩”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是人们对他的误解,因为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见过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禅宗精神。诗中的“厖眉策起貌棱层”描绘了一位禅师的外貌,眉毛浓重、双目炯炯有神,给人以威严肃穆之感。然而,这位禅师却“见佛元来却不曾”,他并没有见到佛陀的真面目,这里体现了禅宗强调自我解脱、自性成佛的思想。接下来的“南岳天台相撞著”描绘了禅师的行事风格,他以直言不讳的方式与各派高僧交流,表现出不拘一格、勇敢创新的禅宗精神。最后一句“被人唤作捉斋侩”则透露出禅师不畏世俗评价,坚定追求真理的勇气。整首诗通过对禅师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禅宗超脱世俗、追求真我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颂古八首 其一》是南宋诗人释深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之情和对生命哲学的独到见解。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 首先,从诗词的创作时间来看,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多以诗歌表达对国家、社会和人生哲理的感悟。 其次,在释深生活的时代,儒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佛教思想则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抑。然而,佛家却以禅宗为精神依托,强调内心的顿悟和超脱世俗纷扰的追求。这与当时社会主流的文化观念形成鲜明对比。在这种背景下,释深的这首《颂古八首 其一》表达了他对自然生命的尊重以及对禅宗理念的宣扬。 再者,从诗人的个人经历来看,释深作为一位著名的诗僧,一生都在追求精神的解脱和灵魂的升华。他游历四方,结交名士,用诗歌记录了自己的人生感悟。这首诗正是他在云游过程中对自然界美丽景象的赞美和对人生哲学的深度思考的体现。 总之,《颂古八首 其一》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哲理思考和宗教情感的时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生命的探讨,展现了南宋文人墨客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