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华胥引·秋思

标题包含
华胥引·秋思
川原澄映,烟月冥濛,去舟如叶。岸足沙平,蒲根水冷留雁唼。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呜轧。红日三竿,醉头扶起还怯。 离思相萦,渐看看、鬓丝堪镊。舞衫歌扇,何人轻怜细阅。点检从前恩爱,但凤笺盈箧。愁剪灯花,夜来和泪双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人。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被誉为“词家之冠”。 周邦彦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年轻时曾游学于京师,结识了苏轼、黄庭坚等文...查看更多
猫姐微心理
去完善

译文
河流清澈映照,烟雾弥漫,月亮昏暗。离去的船只如同叶子般轻盈。岸边土地平坦,沙滩柔软,水草寒冷留下大雁低语。孤独的角声在秋天中吟唱,对着拂晓的风发出轰鸣的声音。太阳升起三尺高,喝醉的人抬起头仍感到害怕。离别的思念相互萦绕,逐渐看到头发变白,可以夹紧梳理。舞衣歌扇,谁轻轻顾盼怜爱呢?回想从前的恩爱,只是满满的情书。忧愁剪下灯火,夜里和泪水一起重叠。
猫姐微心理
去完善
释义
1. 川原:指河流两岸之地。 2. 澄映:清澈明亮的样子。 3. 烟月:烟雾笼罩的月亮。 4. 冥濛:阴暗迷茫。 5. 去舟:离去的船只。 6. 如叶:形容船小如叶片。 7. 岸足:岸边。 8. 沙平:沙滩平整。 9. 蒲根:蒲草的根部。 10. 水冷:河水寒冷。 11. 留雁唼:雁群在水边停留觅食。 12. 孤角:孤独的古角楼。 13. 吟秋:吟咏秋天的景色。 14. 晓风:拂晓的风。 15. 呜轧:象声词,形容风吹过古角楼发出的声音。 16. 红日三竿:太阳已经升得很高,形容时间已晚。 17. 醉头扶起:喝醉酒的人慢慢站起来。 18. 还怯:仍然感到害怕。 19. 离思:离别的思念之情。 20. 相萦:相互缠绕,难以忘怀。 21. 渐看看:渐渐觉得。 22. 鬓丝堪镊:头发逐渐变白,需要镊子去拔除。 23. 舞衫歌扇:跳舞时穿的衣衫和唱曲时用的扇子,这里代指歌舞娱乐。 24. 轻怜细阅:轻松地关心与欣赏。 25. 点检:检查,清点。 26. 恩爱:指过去的美好时光。 27. 凤笺:精美的信纸。 28. 盈箧:装满一箱子。 29. 愁剪灯花:剪掉蜡烛燃烧后的灯芯,表现出忧愁的情绪。 30. 和泪双叠:眼泪如同重叠的灯花一样不断涌出。
猫姐微心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华胥引”为题,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水画卷,展现了词人对自然景色和离思之情的独特理解。首句“川原澄映,烟月冥濛”勾勒出一片宁静的江畔夜景,明月、江水、烟雾融为一体,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接下来两句“去舟如叶。岸足沙平,蒲根水冷留雁唼”,通过对一叶孤舟和岸边风景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静谧。 下片开头“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呜轧”则通过描绘清晨的风声、雁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惆怅。紧接着“红日三竿,醉头扶起还怯”一句,以太阳升起为线索,暗示时间流逝,呼应了上片的夜景。 后半段,词人以“离思相萦,渐看看、鬓丝堪镊”切入,展现了自己对离别与时光的感慨。接下来的“舞衫歌扇,何人轻怜细阅”则是借舞衫歌扇象征曾经的欢愉时光,暗含着如今无人相伴的孤独之情。结尾两句“点检从前恩爱,但凤笺盈箧。愁剪灯花,夜来和泪双叠”则以书信和灯花的意象,再次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
猫姐微心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华胥引·秋思》是宋代词人周邦彦创作的词牌为《华胥引》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北宋时期,时值神宗熙宁年间。此时正是朝廷新旧党争激烈之际,政治氛围紧张。 在人生际遇方面,周邦彦虽才华横溢,却并未受到重用。他曾在京中任职多年,历任太学正、主簿等官职,但因在新旧党争中持中立态度,导致无法在政治上崭露头角。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就,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时代背景方面,北宋时期,社会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周邦彦生活在这个时代,深受其影响,他的作品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底蕴。此外,北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也为文人墨客提供了更多的施展才华的机会,这也对周邦彦的词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猫姐微心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