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水龙吟·梨花

标题包含
水龙吟·梨花
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亚帘栊半湿,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 别有风前月底。布繁英、满园歌吹。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不成春意。恨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人。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被誉为“词家之冠”。 周邦彦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年轻时曾游学于京师,结识了苏轼、黄庭坚等文...查看更多
miffy兔只_
去完善

译文
白皙的皮肤在余寒中显得柔弱,阳光照射在满是绿草的地方。樊川的阳光明亮,灵关的道路遮挡了阳光,凋谢的花朵渐渐收敛。在高楼上传递着火焰,嫉妒的花朵在风雨中摇曳,深宫的门紧闭。帘幕半湿,手中拿着一枝花朵,却在黄昏时分惹人落泪。 月亮之下,风的前面,繁华的花园里满是歌舞声。朱砂褪去,潘妃离开了酒宴,昭君突然起身。浪花在空中翻涌,粉色的衣裳在夜里显得苍白,无法展现春日的生机。遗憾没能见到美丽的面容,琼英虽然美好,却不知该与谁相比。
miffy兔只_
去完善
释义
素肌:形容梨花的洁白细嫩。 余寒:残留的寒气。 艳阳:明亮的阳光。 青芜:茂盛的草地。 樊川:这里指长安南边的樊川镇。 灵关:山名,位于四川。 残红:凋谢的花朵。 楼台:指梨园楼阁。 妒花:原指嫉恨花朵的开放,此处借指风风雨雨摧残花朵。 长门:长门宫,汉皇后的宫殿,这里泛指宫禁之地。 亚帘栊:接近帘栊,指梨花枝条垂下的样子。 半湿:指雨后梨花湿润的样子。 偏勾引、黄昏泪:指黄昏时分,独看梨花容易触景生情而流泪。 风前:风中,面临风吹的地方。 月:月光下。 繁英:盛开的花朵。 满园歌吹:指满园的人们欣赏梨花的场景。 朱铅:红色颜料,这里指花瓣的红色。 退尽:消退,消失。 潘妃:指古代美女潘妃。 却酒:停止喝酒,这里指颜色从鲜艳变得淡雅。 昭君:王昭君,古代美女,这里指梨花像昭君一样美丽。 雪浪翻空:形容梨花花瓣如雪浪般翻涌在空中。 粉裳缟夜:形容梨花如同白日的仙子。 不成春意:不形成春天的气氛,指梨花虽美,但缺乏生机活力。 玉容:美丽的容颜。 琼英:梨花的美称。 漫好:虽然美好。 何人比:与谁相比。
miffy兔只_
去完善
赏析
《水龙吟·梨花》这首词以梨花的形象为核心,描绘了梨花盛开时的景象,并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之情。 上阙首先描绘了梨花在春天里的美丽景象。“素肌应怯余寒”意味着梨花的柔弱之美;“艳阳占立青芜地”则表现了梨花蓬勃生长的生命力。“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则通过对比其他花朵的凋落,进一步突显了梨花的坚韧和活力。而“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梨花面临的困境的担忧。 下阙则通过梨花的形象,表现出了诗人的孤独和哀愁。“别有风前月底。布繁英、满园歌吹”展示了梨花在不同场合下的美丽景象,但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寂寞。而“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则是通过比喻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然而,“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不成春意”则表明现实中的困苦并没有因为诗人的期望而改变,反而更加深了他的忧虑。最后,“恨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则表达出诗人对于无法实现理想的无奈和感慨。
miffy兔只_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龙吟·梨花》这首古诗出自宋代词人周邦彦之手,创作于公元11世纪末期。此时正值北宋末年,朝廷内外矛盾重重,政治斗争激烈,社会动荡不安。周邦彦作为文人雅士,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无法直接参与政治事务,只能通过诗词歌赋抒发内心的感慨。 周邦彦在这一时期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曾担任过溧水县丞、国子主簿等官职,后因故被贬出京,先后流寓荆州、扬州等地。这期间他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诗词歌赋,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同时间段内,北宋朝廷内部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王安石的变法运动、金朝的崛起等。这些事件对周邦彦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认识到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他在诗词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关切。
miffy兔只_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