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华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经满地,遗钿不见,斜迳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河桥的送别之处,夜色已经变得凉爽。月亮斜挂在天空,洒下些许微弱的光辉。铜盘上的蜡烛已经燃尽,留下一地的蜡泪。凉风拂过,带来了湿润的露水,轻轻地打湿了衣裳。即将离别的人们,仔细地聆听着风吹来的消息,他们知道,这将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开始。树梢上的星旗闪烁,好像在向他们示意时间已经不早。马儿似乎也感受到了这种离别的情绪,即使是挥动马鞭催促它前行,它也走得不快。
走在蜿蜒的道路上,离别的声音渐行渐远,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愁。为什么再次经过这里时,那些曾经美好的回忆都已消失不见?路边的道路都已经变得模糊不清。而那向阳生长的兔葵和燕麦,却愈发显得生机勃勃,好像要与夕阳争个高低。在这里,只能痛苦地徘徊,惋惜地端起酒杯,望向遥远的西方天际。

去完善
释义
1. 夜飞鹊:词牌名。
2. 河桥:古汉语中表示河流的渡口,这里指送别地点。
3. 凉夜何其:表时间词语,类似于今天的“几点了”,这里是问夜晚的时间。
4. 斜月远堕余辉:月亮斜挂在天空,洒下微弱的光。
5. 铜盘:古代灯具的一种,这里的意思是烛光微弱。
6. 霏霏凉露:形容露水浓重的样子。
7. 相将:将要分别的时刻。
8. 探风前津鼓:打听风吹来的方向是否有更远的鼓声。
9. 树杪参旗:参星悬挂在树梢上,表示夜色已深。
10. 华骢:毛色华丽的马。
11. 纵扬鞭:松开缰绳。
12. 迢递:形容路途遥远。
13. 残阳:夕阳。
14. 人齐:人与物齐平,这里指兔葵燕麦与残阳一样高。
15. 班草:整理好花草。
16. 欷歔:感叹,叹息。
17. 酹酒:把酒倒在地上,用于祭奠。
18. 极望天西:远远地向西方望去。

去完善
赏析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是一首描绘离别情景的词作。开篇两句“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勾勒出一幅静谧的离别画卷:寂静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洒在河桥上,词人在此送别友人。接下来的句子“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进一步描绘了离别的氛围,蜡烛已经燃尽,露水打湿了衣服,一切都显得那么寂寥和无奈。
下片则通过描述离去的场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华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即使马儿也感受到了离别之情,放慢了脚步。接下来的几句“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描述了别后的情景,道路悠长,人声渐渐消失,只留下无尽的哀愁。最后三句“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则是借景抒情,以草木的无情反衬出人们的情深意长,表达出词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一首离别词。此词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年份不可考。然而,在这个时期,周邦彦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为这首词注入了深刻的内涵。
首先,在周邦彦的人生历程中,他游历了许多地方,结交了很多朋友,也经历了许多次离别。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离别的痛苦和无奈。因此,在这首词中,他以河桥送人为背景,表达了与朋友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其次,从时代背景来看,北宋时期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然而,这个时代也是一个文人墨客云集、才子佳人辈出的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对于友谊和爱情的追求更加热烈,也更加珍视。因此,周邦彦在这首词中表现出的离别情感,也是那个时代人们普遍情感的反映。
总之,《夜飞鹊·河桥送人处》这首词,是在周邦彦个人的人生经历和北宋时代背景的双重影响下创作的。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人们离别时的悲痛和无奈,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友谊和爱情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