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语花
风销焰蜡,露浥烘炉。
花市光相射。
桂华流瓦。
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
看楚女、纤腰一把。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钿车罗帕。
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
年光是也。
唯只见、旧情衰谢。
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光皎洁,夜晚的火焰和蜡烛照亮了整个房间。
鲜花市场灯光闪烁,相互辉映。
桂花洒在屋顶上,如同月光洒落。
乌云散去,明亮的月亮高悬在空中,仿佛要落下。
她的衣裳淡雅,如同江南水乡的女子,身材纤细。
看着她,人们纷纷驻足观看,路上弥漫着香麝的味道。
想起京城夜晚的繁华,灯火通明,人们欢声笑语,游玩享乐。
马车华丽,丝巾飘逸,相遇时,马匹上飘起淡淡的尘土。
时光荏苒,只有那些美好的回忆还在,但感情却已经不再如初。
时间流逝,月亮已经转移,马车归来,歌舞已经停歇。

去完善
释义
1. 风销焰蜡:风吹消蜡烛的火焰。销,消除;焰,火焰。
2. 露浥烘炉:露水滋润着烤火炉。浥,湿润;烘炉,烤火炉。
3. 花市光相射:花市的灯光相互照射。花市,指花市;光相射,灯光相互照射。
4. 桂华流瓦:桂花在屋顶上流淌。桂华,桂花;流瓦,在屋顶上流淌。
5. 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细小的云彩消散,明亮的月亮想要落下。纤云,细小的云彩;耿耿,明亮;素娥,月亮;欲下,想要落下。
6. 衣裳淡雅:衣服颜色淡雅。衣裳,衣服;淡雅,颜色淡雅。
7. 看楚女、纤腰一把:看楚地的女子,纤细的腰身。楚女,楚地的女子;纤腰,纤细的腰身。
8.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吹箫打鼓的声音喧闹,人的影子交错,满路都弥漫着香麝的味道。箫鼓,吹箫打鼓;人影,人的影子;飘香麝,满路弥漫着香麝的味道。
9. 因念都城放夜:想起都城的夜晚放开限制。都城,指都城;放夜,放开夜晚的限制。
10.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望见千门万户如同白昼,人们嬉笑游玩。千门,千门万户;如昼,如同白昼。嬉笑游冶,嬉笑游玩。
11. 钿车罗帕:华丽的马车和小手帕。钿车,华丽的马车;罗帕,小手帕。
12. 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相遇的地方,自然有灰尘随着马跑。暗尘,灰尘;随马,随着马跑。
13. 年光是也:时光还是那样的。年光,时光;也,一样的。
14. 唯只见、旧情衰谢:只看到,旧情的衰败消失。旧情,旧时的感情;衰谢,衰败消失。
15. 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清漏的时间流逝,飞车归来,舞蹈和歌唱都结束了。清漏,清亮的漏钟;移,流逝;飞盖,飞车;归来,回来;从舞,舞蹈;休歌罢,舞蹈和歌唱都结束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解语花》是周邦彦的一首咏花词,通过对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上片主要描绘了夜晚花市的景象。“风销焰蜡,露浥烘炉”,风轻轻吹拂着蜡烛,露水滋润着烤炉,这两句以动衬静,展现了花市的热闹氛围。“花市光相射”,灯光与花朵相映成趣,光芒四射,给人一种美好的视觉享受。“桂华流瓦”,桂花洒落在屋顶,形象生动,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
下片转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云彩消散,皎洁的月亮高悬天空,仿佛要降临人间,这一句以月喻人,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衣裳淡雅”,女子的衣裳清新淡雅,形象逼真,让人陶醉其中。“看楚女、纤腰一把”,楚女纤瘦的腰身,让人叹为观止,这一句以女子喻花,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
结尾处,作者通过对歌舞、车马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繁华的都市夜景。“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箫声和鼓声交织在一起,人影错落有致,路上弥漫着香麝的气味,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繁华景象。
整首词通过对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词中的景物描绘细腻生动,情感表达深沉,展现了周邦彦高超的诗词技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解语花》是宋代著名词人周邦彦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27年,正值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
在这一年里,周邦彦的人生际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原本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深受皇帝赏识,曾任国子监主簿、秘书省正字等官职。然而,随着金兵的入侵,北宋朝廷陷入了一片混乱,周邦彦也因此失去了官职,被迫流亡江南。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周邦彦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也对个人的遭遇感到无奈。于是,他将这种情感融入到《解语花》一词中,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