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色越器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九月的秋风寒露洗礼,越窑瓷器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展现出一片翠绿之色,就像从千座山峰之间夺得了那一抹青翠。让我们一起在深夜欣赏这些瑰宝,与魏晋时期的名士嵇康一起举杯畅饮,共赏这美丽的瓷器。
去完善
释义
1. 九秋:指秋天。2. 风露:微风和露水。3. 越窑:古代南方的一个著名瓷窑,位于浙江省绍兴市。4. 夺得:获取,得到。5. 千峰翠色:形容瓷器色泽如青翠的山峰。6. 中宵:半夜。7. 沆瀣:原指夜间的水气,这里代指酒。8. 嵇中散:即嵇康,字叔夜,三国时期魏国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官至中散大夫。9. 斗遗杯:指比赛喝酒。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歌描述了越窑瓷器在秋季露水和风的滋养下呈现出如千峰翠色般的美丽景象,赞美了其品质的珍贵和高雅。诗人把越窑瓷器的绿釉比作自然界的山色,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这种瓷器的美感。同时,作者提到要趁夜深入静之时,邀请朋友一同欣赏这秘色越器,显示出诗人的珍视和热爱。诗人最后以嵇康与中散的典故,象征他们高尚的品格,暗示这秘色越器也同样具有这样的品质。整首诗构思巧妙,比喻丰富,流露出诗人对秘色越器的深深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秘色越器》是唐朝诗人陆龟蒙创作的一首描绘瓷器之美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初,此时正值大唐盛世的尾声,社会繁荣但政治逐渐走向腐败,民间文化却因此而得以繁荣发展。
陆龟蒙生活在晚唐时期,他是江苏吴县人,自幼才华横溢,颇有抱负,然而终因时运不济、世道沧桑而未能施展抱负。他一生奔波,晚年避乱松江,专注于文学创作。陆龟蒙不仅擅长诗歌,还精通茶道、棋艺等,他的诗文自然质朴,富有哲理,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高雅情怀。
在《秘色越器》这首诗歌的创作时期,我国瓷器制造业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尤其是越窑青瓷,以其釉色纯净、质地细腻而著称于世。当时的越窑位于今天的浙江省余姚市一带,生产的瓷器除供皇室使用外,还远销海外。这些精美的瓷器作为我国古代手工艺品的代表之一,展示了我国古代陶瓷技艺的高度成就,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