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西施

标题包含
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唐代文学家。 罗隐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但科举考试屡次不中,一生仕途不顺。他曾在唐末战乱时期,多次投笔从戎,为地方官员出谋划策,参与平...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那么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
去完善
释义
吴人:指吴国的百姓;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被献给吴王夫差,传统上被认为是导致吴国灭亡的原因之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探讨了一个深刻的历史命题。开篇“家国兴亡自有时”一句,便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历史的变迁有其内在的规律,非一人一事所能左右。接下来,“吴人何苦怨西施”一句直接点明主题,批评了将国家命运归咎于女性的偏见。第三句“西施若解倾吴国”,用假设的方式进一步深化了论点,暗示即使西施有此能力,也不应单独承担责任。最后一句“越国亡来又是谁”则巧妙地反问,引导读者思考真正的历史责任所在。整首诗逻辑严密,言简意赅,既为西施正名,也警示后人不要简单地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归因于个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唐时期,国势衰微,藩镇割据,内忧外患不断。罗隐生逢乱世,才华横溢却仕途坎坷,多次科举不第。他深感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息息相关,对历史兴亡有着独特见解。这首诗正是创作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借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思考。通过为西施翻案,指出国家兴亡自有其必然规律,不应将责任归咎于女子,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眼光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