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往襄阳一日大雨
谁报江神我欲西,怕传新句落檀溪。
江头一雨泥三尺,车没双轮马没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谁报告给江神我要去西边,担心传来新的句子落在檀溪。江头的雨水使得泥土增厚了三尺,车辆陷入两个车轮,战马陷入了马蹄。
去完善
释义
1. "谁报江神我欲西":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能告诉江神我要向西而行。"江神"指的是江水之神,这里可能指代当地的神明。"我欲西"表示作者想要去往西边的方向,也就是襄阳。
2. "怕传新句落檀溪":这句话是在担忧自己的诗句是否能流传下去。"怕传新句"表示担心自己的新作不被世人所知。"落檀溪"是借用了唐朝诗人杜甫的诗歌《秋兴八首》中的句子,其中"落叶满长川"被作者改为"落檀溪",用以表达落叶飘满溪水的感觉,同时也暗含了对自己作品是否能够广泛传播的忧虑。
3. "江头一雨泥三尺":这句话描述了江水边的一场大雨导致道路泥泞不堪的场景。"江头"指的是江水岸边。"一雨"表示下了一场大雨。"泥三尺"形象地描绘出雨水冲刷出的泥浆覆盖了厚厚的三层。
4. "车没双轮马没蹄":这句话表达了因道路泥泞,车辆无法行驶的状况。"车没双轮"意思是车轮完全陷入了泥中。"马没蹄"则表示马的蹄子也被泥浆覆盖,行走困难。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江神”为喻,表达了对襄陽之行的期待和忧虑。“谁报江神我欲西”暗示出诗人在等待一个消息,决定他是否西行前往襄陽;而“怕传新句落檀溪”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否在襄陽创作出佳作的担忧。紧接着,“江头一雨泥三尺,车没双轮马没蹄”描绘了一幅大雨滂沱、道路泥泞的场景,暗示了前行之路的不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将往襄阳一日大雨》是南宋诗人项安世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
在庆元年间,南宋朝廷内部政治斗争激烈,秦桧当权,主张和议,投降派得势,使岳飞等抗金将领含冤而死。在这期间,项安世身处庙堂之高,目睹朝政日非,忧心忡忡。他担任国子监主簿、太府寺丞等职,因直言不讳地批评时弊,屡次遭贬谪。这使得他在官场生涯中屡经波折,也使他产生了隐逸的思想。
《将往襄阳一日大雨》描述了作者将要离开京城前往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赴任时,遭遇了一天的倾盆大雨。这场大雨不仅打乱了作者的行程安排,更使得襄阳的道路变得泥泞难行。然而,尽管遭遇了如此恶劣的天气,诗人依然坚定信念,表现出乐观的态度。他认为这种困难只是暂时的,风雨过后必定会出现彩虹,从而表达出自己对未来的期许和信心。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项安世的个人情操和勇敢面对困境的精神风貌。他在艰难时刻仍然保持着积极的心态,这让我们更加敬佩这位南宋诗人的品质和意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