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苏东坡前赤壁赋图

标题包含
苏东坡前赤壁赋图
泛舟赤壁痛衔杯,孟德英豪安在哉。 何似江山风月妙,不从自己外边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思肖(1241年-1318年),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他是南宋末年的文人、画家,以画兰著称,有“兰癖”之称。 郑思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年轻时曾游学于江南各地,结识了许...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乘船畅游赤壁,尽情饮酒。曹操的英雄事迹如今何在呢?眼前的山水、风月之美妙无比,它们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源于内心。
去完善
释义
1. 《苏东坡前赤壁赋图》:苏轼的名篇《赤壁赋》描绘了苏轼泛舟赤壁的情景。郑思肖以此为题作画。 2. 泛舟赤壁:指苏轼在赤壁矶头乘船游览的场景。 3. 痛衔杯:尽情喝酒。痛,尽情;衔杯,端着酒杯。 4. 孟德英豪:指曹操。孟德是曹操的字。英豪,英雄豪杰。 5. 安在哉:在哪里呢?表示对曹操等人的怀念之情。 6. 何似:怎么比得上。 7. 江山风月:指自然美景。江山,山河;风月,清风明月。 8. 不从自己外边来:意思是这些自然美景并非来自外部世界,而是源于内心的体验。
去完善
赏析
《苏东坡前赤壁赋图》是郑思肖的一首描绘苏轼泛舟赤壁的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表达对苏轼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孟德英豪的缅怀,强调了江山风月的美好。 首句“泛舟赤壁痛衔杯”,描述了苏轼在赤壁泛舟的场景,表现出他的豪放与豁达。紧接着,诗人在第二句“孟德英豪安在哉”中表达了对曹操这位英豪的怀念,同时也暗示出苏轼虽然不如曹操那般英勇,却也同样有豪情壮志。 在接下来的两句“何似江山风月妙,不从自己外边来”中,诗人赞美了江山的美丽和月色的皎洁,认为这些美景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源于内心的感悟。这种观点表达了苏轼在面对自然之美时的心境,强调了他对于人生的独特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苏东坡前赤壁赋图》是南宋画家郑思肖的一幅描绘苏轼(苏东坡)在赤壁夜游情景的画作。此画创作于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个时期的南宋政权偏安江南,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繁荣。 郑思肖为南宋著名诗人、画家,他的父亲郑薰为南宋大臣。年轻时游历名山大川,学识渊博。然而,他目睹了南宋朝廷的昏庸无能,忧虑国家前途,他的诗歌作品多表达了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 苏轼为北宋著名文学家,由于与新旧党争有关,他在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被贬谪至黄州,后又贬谪至海南。他一生奔波,晚年又被起用,但在苏轼去世前的三年里,再次被流放到惠州,并因病卒于途中。苏轼的遭遇和坚忍精神成为后世文人崇拜的楷模。 《苏东坡前赤壁赋图》正是表现了苏轼在贬谪期间的一种精神风貌,画面中以赤壁为背景,苏轼及其友人泛舟江上,饮酒赋诗,寄情山水,超然物外。这既是苏轼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郑思肖对这位先贤敬仰之情的表达。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