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
寥廓秋云薄,空庭月影微。
树寒栖鸟密,砌冷夜蛩稀。
晓鼓军容肃,疎钟客梦归。
吟余何所忆,圣主尚宵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辽阔的秋日天空中,云朵稀薄;空荡的庭院里,月光淡淡。寒冷的树木上,栖息的鸟儿紧紧相依;冰冷的台阶旁,夜晚的蟋蟀声渐渐稀少。拂晓时的战鼓响彻军营,展现出军队的威严;疏远的钟声响起,使异乡人梦醒思归。诗人在吟咏之余,心中所思念的是皇帝为了国家而辛勤努力。
去完善
释义
1. 寥廓:广阔;空旷。这里形容秋天的天空。
2. 秋云:秋天的云朵。
3. 薄:淡薄;不浓重。这里指云彩稀薄。
4. 空庭:空旷的庭院。
5. 月影:月亮的影子。
6. 微:微弱;不明显。
7. 树寒:树木感受到寒冷。
8. 栖鸟:栖息在树上的鸟儿。
9. 密:密集。这里形容栖息的鸟儿数量多。
10. 砌:台阶。这里指庭院的台阶。
11. 冷:寒冷;凉爽。
12. 夜蛩:夜间鸣叫的蟋蟀。
13. 稀:稀少;罕见。这里指蟋蟀夜晚鸣叫的次数减少。
14. 晓鼓:天亮时敲击的鼓声。
15. 军容:军队的仪容。
16. 肃:庄重;严肃。这里形容军队的气势。
17. 疎钟:稀疏的钟声。
18. 客梦归:旅人的梦境回到了故乡。
19. 吟余:吟咏之余。
20. 何所忆:回忆什么。
21. 圣主:君主的美称。
22. 尚:仍然;还在。
23. 宵衣:连夜处理政务。这里形容君主勤于政务。
去完善
赏析
《秋夕》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景象和诗人的感慨。诗人通过对“秋云”、“月影”、“寒树”、“冷砌”等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萧瑟的氛围。同时,诗中还提到了“晓鼓”、“疎钟”,表达了诗人对军营生活和客居他乡的思念。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圣主的敬仰和对国家安危的关注。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爱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夕》是唐朝诗人李咸用在晚唐时期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夜晚,月光洒在梧桐树上,以及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李咸用在晚唐时期生活,这个时期唐朝国力逐渐衰落,政治腐败严重,民生疾苦加剧。作为一位关心民生、关注时代的诗人,李咸用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于时局的忧虑和对生活的无奈。他曾在诗中写道:“世上无知已,空嗟岁月频。”表达出他在当时社会中的孤独与寂寞。
在他的时代,科举制度开始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实现人生理想。然而,由于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尖锐,许多文人在科举之路上遭受挫折,一生未能得志。李咸用就是其中之一,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脱颖而出。这种经历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并在诗歌中抒发自己的感慨。
综上所述,《秋夕》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晚唐时期,这是一个国势衰微、民生疾苦的时期。诗人李咸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描绘秋天的夜景和岁月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和对生活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