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标题包含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 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09年-约789年),字文房,唐朝时期著名诗人。他的生平事迹主要如下: 1. 早年经历:刘长卿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担...查看更多
qyj19950930
去完善

译文
九天登高望远,青葱树木低垂于远方。湖水边的村庄烟波浩渺,翠绿的青山映衬着县城的高楼。 霜降时大雁的声音令人心生寒意,深秋时分思乡之情愈发浓烈。无需劳烦他人带酒助兴,因为陶渊明也会在此相聚。
qyj19950930
去完善
释义
1.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 李明府:指李承恩,曾任秦州司马。 3. 北楼:指位于唐时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的北城楼。 4. 苍苍:深青色。 5. 人烟:人群聚居之处。 6. 湖草:湖泊边的草地。 7. 山翠:青山翠绿。 8. 县楼:地方官署的楼台。 9.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每年公历10月23日至24日之间。 10. 鸿:大雁。 11. 切:凄切,悲痛。 12. 秋深:秋天渐深。 13. 客思:游子的思乡之情。 14. 无劳:不用劳烦。 15. 白衣酒:代指美酒。 16. 陶令:陶渊明,他做过彭泽县令,故称“陶令”。
qyj19950930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重阳节登高远眺的情景。开篇两句“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写出了登高望远时所见到的景象:远处的树木显得很低,天空显得更加辽阔。接下来的“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则进一步描述了在远处所看到的风景,人们生活在湖边的草地中,而山上的翠绿与县城的楼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接下来的“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中,诗人描绘了深秋的景象,霜降后的鸿雁叫声显得格外凄凉,而这深秋的景色也让人陷入深深的乡愁之中。最后两句“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不要依赖那些买醉的人,只要保持一颗恬静的心,自然就能找到与自己相伴的朋友。
qyj19950930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9年重阳节之际,具体为唐玄宗天宝八年,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当时战局混乱,许多文人士大夫被迫离开京城长安,流寓四方。 在这个特殊时期,刘长卿的个人遭遇也颇富戏剧性。他本是官宦世家出身,却因性格刚直得罪权贵,仕途一直不顺。然而在这一时期,安史之乱爆发,朝廷急需人才,刘长卿得以重新得到任用。因此,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九日登李明府北楼》来表达自己对于国事的关注和忧虑。 此外,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登高祈福、赏菊饮酒的习俗。在这种氛围下,刘长卿通过与李明的互动,借助于登高赏景的方式,表达了对故乡、故国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重阳节的寓意又与诗人的个人命运产生了共鸣,使这首诗充满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qyj19950930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