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
护霜云映月朦胧,乌鹊争飞井上桐。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守护的雾气中,月亮若隐若现,乌鸦和喜鹊在井边的梧桐树上争相飞翔。
半夜从醉意中醒来,人们并未察觉到异样,只看到满池塘的荷叶随着秋风摇曳生姿。
去完善
释义
1. 护霜:保护庄稼免受严霜侵害的防护措施,这里指代的是秋天的氛围。
2. 乌鹊:乌鸦与喜鹊,这两者在诗中用以表现群鸟活跃的景象。
3. 井上桐:种在井边的桐树,桐是中国的常见树种,秋天时叶子会变黄。
4. 荷叶:荷花的叶子,由于诗中的时间是秋天,荷花已经凋谢,只留下荷叶随风摆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景象。"护霜云映月朦胧"一句中,"护霜云"指的是秋天的云彩,而"映月朦胧"则形象地描绘出月光透过朦胧的云朵照射下来的场景。接下来的"乌鹊争飞井上桐"一句,作者以乌鹊在井边的梧桐树上争飞这一景象,展现了秋天的生机与活力。
在"夜半酒醒人不觉"一句中,诗人通过"夜半酒醒"这一细节,巧妙地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感觉。紧接着的"满池荷叶动秋风"一句则以满池的荷叶随风摇曳的形象,展现了秋天凉爽的风以及自然界的律动。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的心境以及对自然的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夕》是唐朝诗人窦巩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景色和诗人的感慨。创作背景如下:
在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窦巩生活在社会动荡、政治复杂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唐朝受到安史之乱的严重影响,国力衰微,政治腐败。窦巩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文人,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秋天的哀愁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在人生的这个阶段,窦巩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仕途并不顺利。这使得他对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秋夕》等许多具有强烈现实关怀的诗篇。
与此同时,唐朝文学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的作品在这一时期影响深远,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多样的风格。窦巩受此熏陶,其诗歌表现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入体验,使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