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弹铗西来路
弹铗西来路。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谁更识、此时情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带着剑驾着马车向西行驶,这旅程真是风急雨骤、走走停停啊。梦中的美好秋天始终未出现,那金黄的季节好像远在天边的大树之上,无法触及。家书中提到的大雁已归家,可家乡在哪里呢?异乡的风吹打着我的白发,对着镜子不禁自我嘲笑起来。曾经的少年时光已经流逝,无法挽回。
男子汉大丈夫行事向来不问回报,只为心中的理想与正义。回想当年豪情壮志,痛饮美酒,不拘小节。腰间挂的长剑就是我黑夜里的希望之光,有时会给我力量和勇气。谁又能理解我此刻的心情呢?让我唤起杜陵的手腕,用他那神来之笔,写出江东渭北两地之间的思念之情。借此歌声慰藉孤独的旅程。

去完善
释义
收到。下面是对这首《贺新郎·弹铗西来路》的注解:
1. 弹铗西来路:这句话的意思是感叹自己的旅程艰辛。"弹铗"来源于孟尝君门下的食客冯谖,用弹铗表示有求而不得的意思。
2. 经行十日:表示自己已经在旅途中度过了十天。
3. 平芜:平坦的草地。
4. 雁信落、家山何处:这两句是作者以鸿雁寄信的方式表达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
5. 悲歌击楫:《晋书·祖逖传》中记载,祖逖在长江边敲击船桨,慷慨激昂地唱起悲歌,表达收复中原失地的决心。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表达自己豪迈的志向。
6. 腰下光芒三尺剑:这句诗表明自己拥有不凡的才能。
7. 更识、此时情绪:这里的"此时情绪"指的是作者满怀豪情壮志却未能实现时的无奈。
8. 杜陵风月手:指杜甫,在这里代表有才情的诗人。
9. 江东渭北:这两个地方分别代表江南和北方,意指远离故乡的地方。
这些注释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含义。

去完善
赏析
《贺新郎·弹铗西来路》是一首极富表现力的词作,通过描述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对故乡和过去的怀念,展现了作者刘过的豪情壮志和深沉的愁绪。
上片以“弹铗西来路”开篇,描绘了作者行走在路上,历经风雨的场景。接下来,作者通过梦境寻找秋天的踪迹,然而秋天却隐藏在远方的平原和树木之间,鸿雁传书,却难以寻到家乡的方向。此时,西风拂面,吹乱了作者的头发,让作者对着镜子感叹时光流逝,无法留住青春的岁月。
下片则抒发了作者对于事业的无奈和感慨。回忆起当年豪放的歌唱,激昂的击打船桨,饮酒高谈阔论的场景,这些都仿佛成为了遥远的回忆。而如今,谁能理解他此刻的心境呢?作者希望唤醒那位能书写千古传颂之词的诗人,用笔墨记录下这份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最后,他以歌声慰藉自己漫长的旅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贺新郎·弹铗西来路》是南宋文学家刘过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在这段时间里,刘过虽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一生困顿潦倒。他经常出入酒楼、青楼,与酒徒诗友共话桑麻,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当时正值南宋时期,金兵南侵,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朽,民生疾苦。刘过对国家的忧虑和民众的苦难感同身受,因此在这首词中,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战乱中的百姓生活,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人民困苦生活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