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大雪歌

标题包含
大雪歌
同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干雨。 玉圃花飘朵不匀,银河风急惊砂度。 谢客凭轩吟未住,望中顿失纵横路。 应是羲和倦晓昏,暂反元元归太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咸用,字宾王,唐朝著名文学家。他的生卒年及具体籍贯均不详,但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他是赵郡(今河北赵县)人。 李咸用在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尚书郎等职。他性...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乌云密布如同天怒,寒冷巨龙挥动着鬃毛,洒下雨水。花园中的花朵被风吹得零落不堪,银河边疾风吹起沙尘。我倚着窗台不停吟咏,却突然发现道路消失在了视线中。也许是太阳神在黎明时分感到疲倦,暂时回到原始的宁静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同云:形容天上的云层均匀铺盖,仿佛是天上的乌云覆盖大地。 2. 惨惨:形容云层的阴暗气氛。 3. 怒:愤怒,此处用来形容天空的景象,是一种拟人化的修辞手法。 4. 寒龙振鬣:寒冷的龙抖动着鬃毛,此处是比喻雪花的降落。 5. 干雨:即雨或雪,这里是指雪。 6. 玉圃花:指雪花,因为雪花洁白如玉,又像是花儿一样美丽。 7. 朵不匀:指雪花飘落的不均匀。 8. 银河风急:描述风速大,如同银河倾泻而下。 9. 惊砂度:指风吹起的沙子在空中飞舞。 10. 谢客:指南北朝时期的文人谢灵运,此处代指作者自己。 11. 凭轩:靠着窗户。 12. 望中顿失:在视野中瞬间失去了。 13. 纵横路:各种道路,这里指正常的视线。 14. 应是羲和:应该是因为太阳神羲和的缘故。 15. 倦晓昏:指太阳神疲倦了,不想起床管天地间的明暗。 16. 暂反元元:短暂地回到原始的混沌状态。 17. 太素:古代指没有经过加工的原始状态的纤维材料。
去完善
赏析
《大雪歌》是晚唐诗人李咸用以雪为主题的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全诗以浓重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一幅壮丽的雪景图,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着大雪纷飞的氛围。 开头两句“同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干雨”,以磅礴的气势描述了雪花纷飞的场景。“同云”意指天空中的乌云,“惨惨”则形容云层压低的沉重感,仿佛是天公发怒的表现。而“寒龙振鬣”则比喻雪花的飘落,如同龙在舞动鬃毛,使得“飞干雨”的形象更加生动。 接下来的两句“玉圃花飘朵不匀,银河风急惊砂度”,进一步描绘了雪花纷飞的景象。“玉圃花飘”比喻雪花像花朵一样飘落,但又因为它们分布不均,使得画面更有层次感。而“银河风急惊砂度”则通过风的疾速以及沙尘飞扬的景象,衬托出风雪交加的凛冽氛围。 紧接着的“谢客凭轩吟未住,望中顿失纵横路”,表达了诗人面对大雪时的感慨。“谢客”指的是晋朝的谢安,他以喜欢吟咏著称,这里用来代指诗人自己。诗人凭栏吟咏,望着眼前的雪景,发现原本清晰的道路已被覆盖,顿时失去了方向。这既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也是对时光流转、世事无常的感叹。 最后的“应是羲和倦晓昏,暂反元元归太素”,则以神话传说为背景,解释了这场大雪的原因。“羲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掌管昼夜更替。这里诗人想象太阳神可能厌倦了每日的奔波,暂时回到了原始的混沌状态,导致了雪花的降临。这种想象不仅富有诗意,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大雪歌》是唐代诗人李咸用以描绘冬日雪景为主题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46年左右的唐宣宗时期。 在李咸用的这个人生阶段,他身为一个士人,辗转于科举考试之间,虽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据史载,李咸用在当时社会中颇有声望,其诗作得到了文人墨客的赞誉。尽管在官场上并未得到赏识,但这段时期的曲折经历为他的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此段时间的中国正处于晚唐时期,朝政日非、国力衰弱。唐宣宗即位后,虽着力整顿朝政,努力恢复国力,然而积重难返,社会矛盾依然尖锐。由于农业的依赖性强,这场大雪对于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而同时也给市民带来了新的欢乐。李咸用在诗中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思考,通过对大雪的描绘揭示出民生疾苦,以及对朝廷与社会现实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