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离离天际云,皎皎关山月。
羌笛一声来,白尽征人髪。
嘹唳孤鸿高,萧索悲风发。
雪压塞尘清,雕落沙场阔。
何当胡无人,荷戈朝凤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辽阔天空的流云,明亮照耀边关的山月。
突然传来一阵羌笛的声音,使得远征的士兵们白了头发。
孤雁在空中鸣叫着飞得很高,寒风中显得孤寂而悲哀。
积雪洗净了边塞的风尘,战场上的落叶铺满了大地。
什么时候才能让胡人无法作乱,手握武器向皇宫报道呢?
去完善
释义
《关山月》是唐代诗人李咸用以边塞风光为背景创作的咏史诗。以下是对该诗中部分词句的注释:
1. 离离:形容繁茂的样子。此处指天空中的云朵聚集在一起。
2. 天际云:指天空边缘的云朵。
3. 皎皎:明亮的样子。此处形容关山的月亮明亮。
4. 关山:泛指边关的山川。
5. 羌笛:古代羌族的乐器,此处代指边疆音乐。
6. 白尽征人髪:指战士的头发因长久征战而花白。
7. 嘹唳:指鸟鸣声高亢激昂。
8. 孤鸿:孤独的鸿雁。
9. 萧索:萧条冷落。
10. 悲风发:悲凉的风声。
11. 雪压塞尘清:指大雪覆盖,使边塞的尘土变得干净。
12. 雕落沙场阔:指战场上的战雕倒下,展现出战场的广阔。
13. 何当:何时。
14. 胡无人:指消灭匈奴等外敌。
15. 荷戈:扛着兵器。
16. 凤阙:汉代宫阙名,此处借指朝廷。
去完善
赏析
《关山月》是一首描绘边塞战争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艰辛。诗中运用了“离离”、“皎皎”、“嘹唳”等词,以丰富的意象营造了辽阔无垠的空间感,同时将“羌笛”、“征人”、“雪压塞尘”、“雕落沙场”等元素融入其中,勾勒出一幅充满悲壮气氛的画面。此外,诗人通过抒发“何当胡无人,荷戈朝凤阙”的壮志,表达了消灭敌人、保卫家园的决心。全诗情景交融,意境开阔,充分展示了李咸用对边塞战场的独特感悟和对战争英雄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关山月》是唐代诗人李咸用的一首古体诗,描绘了戍边战士在荒凉边疆的孤独与寂寥,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中期,正值安史之乱后的时期。此时国家分裂,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边疆战事频繁。在这期间,李咸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曾是权臣的门客,后因世道变故而被迫离开长安,流浪江湖。
在与李咸用同时期的大背景下,唐朝自“贞观之治”以来的一百多年的繁荣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战乱、腐败和人民的苦难。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边疆战士的描绘,表达了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