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都
流离万里偶生还,暂得安阳一日闲。
飞盖曳裾何处去,西园不见见青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邺都: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这里是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 流离:指因战乱或其他原因而离开家乡,四处流浪。
3. 安阳:即安阳市,位于今河南省北部,是邺都的一部分。
4. 西园:指位于邺都西部的园林,这里可能指的是安阳的公园或风景区。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洪皓流落异乡、渴望回归家园的诗歌。诗中以“邺都”为主题,结合诗人个人经历,生动地展现出洪皓离乱失所后的哀愁和对故土深深的思念之情。
“流离万里偶生还”表达了诗人身陷异域的困顿境遇和艰辛旅程。“流离”一词勾勒出诗人漂泊不定的形象,而“万里”则强调了诗人离家距离之遥远。尽管遭遇重重困难,诗人仍然珍惜生命,这从“偶生还”三字中可以体会到他对生存的感激与欣慰。
“暂得安阳一日闲”描述了诗人临时的安定生活。诗人选择“安阳”作为他的暂时栖息之地,这里既有他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这样的生活是短暂的,无法让诗人忘记自己的初心。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出他对安定生活的眷恋,同时也揭示了现实中的无奈和悲伤。
“飞盖曳裾何处去”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飞盖曳裾”指代诗人的同伴和友人,他们各奔前程,使得诗人倍感孤独。这句诗道尽了诗人面对分离和迷失方向时的无奈与惆怅。
最后,诗人以“西园不见见青山”收束全诗。此处"西园"是一个象征性的地点,代表了诗人心中向往的美好生活,是诗人理想的寄托。而“青山”则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无尽眷恋。诗人通过这两者的对比,表达了他内心的失落与对家乡的渴望。
总之,这首《邺都》以其凝练的语言和华美的意境,展现出了诗人洪皓在战乱时期坎坷的人生经历及其深沉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邺都》是南宋著名诗人洪皓在公元1164年左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个时期,他正身处金国被扣留的生涯中。他在这一历史阶段,曾任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位。作为南宋使节,他主张抗金,因而被金人扣留。尽管在异乡,但他对故国的忠诚和热爱却从未改变。在艰苦的异乡生活中,他用诗歌来记录他的生活和心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