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栩栩亭

标题包含
栩栩亭
碧崖高处筑遗基,缔构岧然得所依。 境趣似仙探绝迹,登临如梦悟轻飞。 路穿幽谷云霞密,势接丰山草木稀。 欲识主公题榜意,不容纷扰累忘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韦骧(1038年-1104年),字子骏,号经纶居士,浙江钱塘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韦骧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青山绿水的崖边建立一座居所,建造得壮观而引人入胜。 这美景犹如仙境一般让人流连忘返,登高望远如梦幻般轻盈飘荡。 通往此处的小径穿过幽深山谷,周围云雾环绕,山上树木繁茂葱郁。 想理解主人挂匾的意义,就要保持心境宁静不受尘事纷扰。
去完善
释义
1. 碧崖:青山绿水的山崖; 2. 高处:较高的位置; 3. 筑遗基:建立基础; 4. 缔构:结构; 5. 岧然:高耸的样子; 6. 得所依:得到依靠; 7. 境趣:境界的情趣; 8. 似仙:如同仙人; 9. 探绝迹:探寻罕见的事物; 10. 登临:登上高处; 11. 如梦:像梦一样虚幻; 12. 悟轻飞:领悟到轻快地飞翔; 13. 路穿幽谷:道路穿过幽深的山谷; 14. 云霞密:密集的云彩和霞光; 15. 势接丰山:地势连接丰满的山峦; 16. 草木稀:树木稀疏; 17. 欲识:想要了解; 18. 主公:主人; 19. 题榜:题名; 20. 不容:不允许; 21. 纷扰:混乱困扰; 22. 累忘机:干扰忘记技巧。
去完善
赏析
韦骧的这首《栩栩亭》以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厚的人文素养,为读者呈现了一幅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栩栩如生的栩栩亭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生活环境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在诗歌的开篇,诗人描述了栩栩亭的建筑环境:“碧崖高处筑遗基,缔构岧然得所依。”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亭子的高耸位置以及其稳固的结构,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座亭子之中,感受着它的雄伟与壮丽。 接下来,诗人通过想象自己在此处的体验来展示栩栩亭的意境之美:“境趣似仙探绝迹,登临如梦悟轻飞。”这里的环境之优美,如同仙境般令人陶醉;登上亭子的那一刻,感觉自己如梦幻般飘然升空。这种超凡脱俗的感受使得读者更加神往于这座栩亭,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热情。 紧接着,诗人继续拓展画面的广度:“路穿幽谷云霞密,势接丰山草木稀。”这两句诗描绘了四周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到的生动画面。既有幽深曲折的山谷小路,又有繁茂生长的花草树木,形成了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视觉享受。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主人翁题榜寓意的理解:“欲识主公题榜意,不容纷扰累忘机。”这句诗传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环境品质的追求,即对一种远离尘嚣、不被世俗打扰的生活状态的渴望。通过这首诗,韦骧不仅赞美了栩栩亭的美丽景致,更揭示了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需要偶尔停驻,回归内心的宁静和纯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栩栩亭》是北宋时期诗人韦骧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86年前后,正值宋神宗朝时期。在这段时间里,韦骧在政治生涯上颇为不顺,历任县令、郡守等职,因直言敢谏而受到排挤。然而,虽然身处逆境,韦骧仍然保持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关注,这从他的诗歌作品中可见一斑。 在《栩栩亭》创作期间,北宋社会正经历着一系列的重大变革。首先,王安石推行的新法逐渐被废止,这对韦骧等持异议的官员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此外,当时北方边境战火频仍,民不聊生,使得文人墨客更加关注民生疾苦,这也成为韦骧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尽管政治环境复杂多变,韦骧仍然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他在闲暇时游览山水,创作了大量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如《栩栩亭》。在这首诗中,韦骧通过对栩栩亭周围的景色进行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也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