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寿
人寿百年三万日,有谁曾满百年来。
腾腾任运聊堪乐,汩汩劳生尽可哀。
富贵惟增身外累,酕醄当覆掌中杯。
到头一等皆归死,未死须教笑口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的生命通常只有短短的百年,很少有人能活到百岁。生活中随遇而安就能得到快乐,但忙碌的生活也让人感到悲哀。追求富贵只会增加身外的负担,不如好好享受手中的美酒。最后,无论贫富高低,我们都要面对死亡,所以趁活着的时候,我们应当保持乐观的态度。
去完善
释义
《人寿》这首诗表达的是作者对于人生寿命的理解和感悟。下面是对诗中重点词汇的注释:
1. 人寿:指人的寿命。诗人在这首诗中对人寿进行了探讨。
2. 百年:指的是人的一生。“百年”这个词语在这里是借代手法,表示人的一生时间。
3. 三万日:这是一个比喻,将一百年的寿命具体化为三万天。古人常常用这种形象化的数字来表示时间的漫长。
4. 谁曾满百年来:这是在质疑有谁能活到一百岁。"谁曾"在此处表示反问,即实际上没有人能够活到一百岁。
5. 腾腾任运:这是一种超脱的人生态度,倡导顺其自然地生活。"腾腾"形容从容的样子;"任运"即听凭命运的安排。
6. 汩汩劳生:这是形容忙碌劳累的生活。"汩汩"用来描绘水流不断的声音,这里用来象征生命的流逝;"劳生"则泛指辛苦的生活。
7. 富贵惟增身外累: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富贵的看法,认为追求富贵只会增加生活的负担。
8. 酕醄当覆掌中杯:这句话意味着要及时行乐,把握当下。"酕醄"意为沉醉于美酒之中;"掌中杯"则是手里拿着的酒杯,象征着享乐的生活。
9. 到头一等皆归死:这是一句悲观的人生观,认为无论贫富贵贱,最终都会走向死亡。"到头"表示到了最后;"一等"意思是同等待遇,这里表示所有的人。
10. 未死须教笑口开:这句话是作者在认清了人生的真相后提出的乐观态度,认为在活着的时候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
去完善
赏析
《人寿》这首诗通过对人生百年历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哲学的独特见解。诗的首联指出,即使寿命达到百年,也不过三万多天,鲜有人真正活到百岁。这两句诗以理性地揭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紧接着,颔联中,“腾腾任运”意味着顺应自然,把握当下;“汩汩劳生”则比喻为生活劳碌奔波的人们感到悲哀。在这里,诗人展示了其对人生的不同态度:一面是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另一面是对艰辛世俗生活的深深感慨。颈联中,诗人提及富贵所带来的负担与饮酒的畅快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生活中享乐之重要。尾联则以一句 “到头一等皆归死”的感叹结束全诗,并鼓励人们珍惜生命,乐观处世。整首诗语言质朴而寓意深远,流露出诗人深沉的人生思考和对生活的睿智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人寿》是南宋诗人释文珦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收获的季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中写到:“人寿若水流,世态如春草。风吹桃李花,令人忆年少。”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12世纪中期,即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文人墨客们常常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感悟。
释文珦(1175-1249),字梦符,号东涧老人,浙江杭州人。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但始终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他在青年时期曾游历四方,广结好友,晚年则归隐山林,致力于文学创作。他的诗作以描绘山水风光、表现个人情怀为主,作品风格清丽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水流比喻人生的短暂,以春草比喻世事的无常。风吹桃李花的景象,让人回想起年轻时的美好时光。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青春时光的怀念。这种情感在南宋时期尤为突出,因为当时的文人墨客们常常面临着战争、流离失所等不幸遭遇,他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美好的向往也就更为强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