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假山
鲸牙鲲鬛相摩捽,巨灵戯撮天凹突。
旧山风老狂云根,重湖冻脱秋波骨。
我来谓怪非得真,醉掲碧海瞰蛟窟。
不然禹鼎魑魅形,神颠鬼脇相撑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鲸鱼牙齿与巨大的鱼鳍相互摩擦,巨灵巧手捏出天空中的凹凸不平。
古老的山中狂风扫过岩石,层层湖泊被寒冰冻裂。
我来到这里,并不觉得怪异,反而是真实存在的世界。我在醉意中揭起碧蓝的海浪,窥探蛟龙的巢穴。
或者说这里的一切,就如同禹鼎上的魑魅魍魉形象,神鬼共存,互相扶持着对方。
去完善
释义
1. 鲸牙:指假山的形状像鲸鱼的牙齿。
2. 鲲鬣:指假山上的瀑布如同大鱼身上的鬣毛。
3. 相摩捽:相互摩擦碰撞。
4. 巨灵:神话中的巨人,这里用来形容假山的巨大。
5. 戯撮:戏耍捉弄。
6. 天凹突:天空的凹陷和突起之处,这里用来形容假山的形状。
7. 旧山风老狂云根:指的是假山上古老的松树在风中摇曳,就像狂云翻滚。
8. 重湖冻脱秋波骨:湖水冻结后,波浪的痕迹就像骨头一样凸显出来。
9. 我来谓怪非得真:我来到这里,看到的一切都显得非常奇特,但却又真实存在。
10. 醉揭碧海瞰蛟窟:形容醉酒后登上假山,俯瞰周围的美景。
11. 不然禹鼎魑魅形:否则的话,就像是禹鼎上描绘的魑魅形象。
12. 神颠鬼脇相撑挟:描述假山的形状犹如鬼神支撑着。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吕氏假山”为题,生动地描绘了假山的奇特地貌和雄伟气势。首句通过比喻,将假山的险峻、奇特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接下来的诗句,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假山周围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气氛。在诗的结尾,诗人通过自己沉醉于假山美景之中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壮美景观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诗人独具匠心的艺术才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吕氏假山》是北宋著名诗人王令的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49年,即北宋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王令年仅28岁,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然而,他的生活并不如意,家境贫寒,加上早年丧父,使得他不得不靠自学成才。尽管生活困苦,但王令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他在诗歌创作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和才情。
在这个时期,北宋正处于社会相对稳定的时期,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这种时代背景为王令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同时,这个时期也是文人墨客相互交流、切磋技艺的时期,王令在这种环境中得到了许多启迪和灵感。
在《吕氏假山》中,王令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假山的壮丽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首诗既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王令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