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
五代乏真主,奸雄纷僭伪。
横磨阔刀剑,白日相篡弑。
我宋有神祖,潜德动天意。
故天意若曰,往为我之嗣。
神祖拜稽首,乃即皇帝位。
不惠兆民乐,不怒诸侯畏。
颠倒执玉帛,奔走恐后至。
大商国三分,一朝有其二。
太宗以义抚,真宗以仁治。
王道竹箭直,诵声金鼎沸。
独有阴山戎,时时寇边地。
天子赫斯怒,大警巡澶卫。
射杀右贤王,遂斩匈奴臂。
狼心帖然服,结好同昆弟。
自此两河间,寂寂无戎备。
卒闲喜夜歌,将老贪春睡。
自此为太平,恍逾三十岁。
戎昊乘我间,南驰贺兰骑。
阳关久夜开,枢朽不可闭。
阵云起秦雍,杀气横泾渭。
使臣股栗奏,宰相瞋目议。
佥曰亟发兵,竖子坑甚易。
仓皇筑边垒,未战力先瘁。
遇迫开库兵,土蚀锋芒脆。
防秋采旧屯,推毂谋新寄。
旧屯老且死,少者无实艺。
良由不训练,手足迷击刺。
新寄将家子,从小生富贵。
六韬未曾读,口但知肉味。
师复从中御,进退由阍寺。
权轻号令冗,两战无遗类。
曹公弃七军,晋人获三帅。
吾兵自此丧,有诏新其制。
此器不预设,一旦从何致。
朝廷急郡县,郡县急官吏。
官吏无他术,下责蚩蚩辈。
耕牛拔筋角,飞鸟秃翎翅。
簳截会稽空,铁烹董山碎。
供亿稍后期,鞭朴异他罪。
愁氛壅太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五代时期,不少奸雄纷纷篡位自立为王。
他们用磨光宽阔的刀剑,在光天化日之下互相残杀。
我们宋朝的神圣先祖,他的德行感动了天地。
因此天地似乎也在说,你应当继承我的位置。
于是,神圣的祖先叩拜天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他没有让万民感到困扰,也没有因愤怒让诸侯恐惧。
大家争先恐后地拿着玉帛来朝见他。
曾经三分的大商国,现在一朝有了两个皇帝。
太宗用正义抚慰百姓,真宗则以仁爱治国。
他们的统治如同竹子一样正直,颂扬之声如同鼎中的沸水。
然而仍有来自阴山的戎狄,不时侵犯我们的边境。
天子雷霆震怒,派遣大军巡查澶州。
射杀了右贤王,又斩了匈奴的臂膀。
匈奴的心被震慑,与我们亲如兄弟。
从此以后,河两岸再也没有战争的烽火。
士兵们在空闲的时候喜欢夜晚唱歌,将领们年老时享受春天的睡眠。
此后进入了太平盛世,仿佛已经过去了三十年。
然而,突然之间戎狄趁虚而入,迅速南下至贺兰山。
远在山海关外的大门已长时间敞开,无法关闭。
战争云涌起于秦、雍之地,杀气蔓延于泾水、渭水之间。
信使战栗着报告战况,宰相瞪大眼睛商议对策。
大家都说应该立刻发兵,对付这些野蛮人其实很容易。
匆匆忙忙地修筑防御工事,还未交战就已经疲惫不堪。
面对敌人压力,只能打开库存兵器。
但这些兵器早已生锈,锋利程度大打折扣。
秋天防守需要调动旧的驻军,推举车轴准备新的部队。
然而那些旧的部队里,老兵们或老或死,新兵没有实际技能。
因为他们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手脚都迷惑了击刺的方法。
而那些新的部队指挥官,从小生活富裕,不曾读过兵法。
他们只知道肉食的美味,而不知道行军打仗的事情。
指挥作战的将领在中军帐内,军队的进退却由宦官和权臣决定。
由于权力分散,两次战斗下来,军队伤亡惨重。
曹公失去了他的七军,晋人也捕获了三个敌方的元帅。
我们的军队从此损失严重,皇帝下令改革军队编制。
但是这种武器如果不事先准备,一旦有战事就无法应对。
朝廷催赶郡县,郡县催赶官员。
官员们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向百姓施压。
百姓为了供给前线,连耕牛都要抽出筋角,飞鸟也要拔掉羽毛。
砍伐的竹子让会稽山变得光秃,冶炼的铁水也让董山融化。
供应稍微延迟,就会受到鞭打的惩罚。
这种沉重的气氛堵塞了天空。
去完善
释义
陶弼(bì) 《兵器》注释:
1. 五代: 历史上的一段时期, 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2. 真主: 指统一的国家领导人。
3. 奸雄: 有野心的领导者或政治家。
4. 横磨阔刀剑: 制造武器的工厂。
5. 白日相篡弑: 在光天化日之下,接连发生政变暗杀事件。
6. 我宋有神祖: 这里的“我宋”指的是宋朝,“神祖”是赵匡胤的尊号,因其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又因其德行被尊称为“神祖”。
7. 潜德: 深藏不露的德行。
8. 拜稽首: 古代的一种礼拜方式,表示对人、神的尊敬。
9. 不惠兆民乐: 让亿万百姓得到实惠和好处。
10. 不怒诸侯畏: 对诸侯不轻易发怒,使他们心生敬畏。
11. 大商国三分: 形容国家政权分裂。
12. 一朝有其二: 一天之内占领两个地方。
13. 太宗: 宋朝的第二任皇帝赵炅,他在位期间对边疆问题进行了妥善处理,巩固了中央政权。
14. 真宗: 宋朝的第三任皇帝赵恒,他以仁爱治国,使得国泰民安。
15. 王道竹箭直: 用正直的方式治理国家,尊重民意。
16. 金鼎沸: 形容科举考试中士人的喧闹。
17. 阴山戎: 北方的游牧民族。
18. 边地: 边疆地区。
19. 天子赫斯怒: 皇帝发怒的样子。
20. 大警巡澶卫: 巡视并加强澶州的防备工作。
21. 右贤王: 匈奴的贵族称号。
22. 遂斩匈奴臂: 比喻战胜敌人。
23. 狼心帖然服: 喻指敌人顺从归顺。
24. 结好同昆弟: 与敌方建立友好关系,如同兄弟一般。
25. 两河间: 这里指黄河、淮河之间的地域。
26. 寂寂无戎备: 指这一地区平安无事,没有战争的戒备。
27. 卒闲喜夜歌: 士兵在闲暇时喜欢唱歌。
28. 将老贪春睡: 将领们年老了,喜欢在春天休息。
29. 恍逾三十岁: 仿佛度过了三十年的和平岁月。
30. 戎昊乘我间: 敌人趁着我国边境防御虚弱的时候发动攻击。
31. 南驰贺兰骑: 敌军向南进攻,快速推进。
32. 阳关久夜开: 比喻军事防线长期被忽视,疏于防范。
33. 枢朽不可闭: 门户腐朽无法关闭,喻指国防设施破败不堪。
34. 阵云起秦雍: 战争阴云笼罩在秦国和雍州的上空。
35. 杀气横泾渭: 杀气腾腾,威胁着泾水与渭水流域。
36. 使臣股栗奏: 使者颤抖着向上级报告战况。
37. 宰相瞋目议: 宰相愤怒地讨论战局。
38. 佥曰亟发兵: 大家都主张立刻派遣军队。
39. 竖子坑甚易: 指敌军很容易击败我方。
40. 仓皇筑边垒: 慌乱中建造防御工事。
41. 未战力先瘁: 还没有投入战斗,力气就已经耗尽了。
42. 土蚀锋芒脆: 土制的兵器因为长时间不用而锈蚀破损。
43. 防秋采旧屯: 到了秋季就采用以往的防守策略。
44. 推毂谋新寄: 推动军事战略的实施,寻求新的防卫力量。
45. 旧屯老且死: 旧有的防卫力量年龄较大且体力衰退。
46. 少者无实艺: 新加入的年轻人没有实际的作战技能。
47. 良由不训练: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
48. 新寄将家子: 新加入的防卫力量是将门出身。
49. 六韬未曾读: 这些人没读过兵书《六韬》。
50. 口但知肉味: 只知道享受美食。
51. 师复从中御: 军队的主帅又重新掌控全局。
52. 进退由阍寺: 军队的进或退都听从宦官的指令。
53. 权轻号令冗: 权力分散,命令混乱。
54. 两战无遗类: 两次战斗都没有取得胜利。
55. 曹公弃七军: 曹操放弃七支军队,这里指曹操作战中失利。
56. 晋人获三帅: 晋国抓获三个敌方的指挥官,这里指晋国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57. 吾兵自此丧: 我们的军队从这次战役后开始衰败。
58. 有诏新其制: 皇帝下令改革军事制度。
59. 此器不预设: 这个兵器没有预先准备。
60. 一旦从何致: 一下子怎么能找得到。
61. 朝廷急郡县: 朝廷紧急要求地方官员采取行动。
62. 郡县急官吏: 地方官员则把压力转嫁给下属。
63. 官吏无他术: 官员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催促下面的百姓。
64. 耕牛拔筋角: 让耕牛强制去拔取角筋作为兵器材料。
65. 飞鸟秃翎翅: 让飞鸟把羽毛拔下来制作兵器。
66. 簳截会稽空: 在会稽砍伐竹子,造成竹林的破坏。
67. 铁烹董山碎: 在董山冶炼铁料,使铁矿资源枯竭。
68. 供亿稍后期: 供应物资稍有延迟,就会受到严厉惩罚。
69. 鞭朴异他罪: 虐待百姓被视为与其他罪行不同。
70. 愁氛壅太虚: 民怨沸腾,如同充满天空的乌云。
去完善
赏析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兵器》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陶弼之手。诗的全文如下:“军容齐整出明朝,分数森严静不哗。刺破狼烟清朔漠,斩新鱼鳞满人家。悲笳吹彻龙沙月,壮士惊闻鹤观蛇。待得斩鲸安海峤,洗兵河水亦春华。”
首先,关于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宋朝,当时中原地区已经逐渐安定下来,虽然外部还有一些边疆问题需要处理,但总体上国家已经相对稳固,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所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一个较为安宁的时期。
其次,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以军队为代表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诗中的"军容齐整"、"分数森严"等词句都描绘了当时军队的威严和纪律。而陶弼本人曾任将官,对军事有深入的了解和体验,所以他在这首诗中将兵器作为一种象征,反映了其对于国家稳定和社会秩序的重视。
最后,与作者人生际遇相关的部分。陶弼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他在青年时期就有志于疆场,曾参与过许多战争。他对战争的残酷有深切的体会,因此在这首诗中也表现出了对和平的向往。此外,陶弼还关注民生,同情民间疾苦,这在他的诗歌中也有所反映。总的来说,他是一位充满理想和热情的诗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