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州
南极诸蛮傲典刑,斗门时复见飞星。
君王仁恕将军老,五十溪州六万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南极地区,各种部族的傲慢姿态仍然可见,时常能观察到他们之间的争斗与冲突。君王具有仁爱之心,宽容对待各方,而将军虽然年岁已高,但仍然有着不屈的斗志。这就像那溪水汇聚成的大河,河岸上五万六千名士兵在此安营扎寨,保卫着国家和民族的安宁。
去完善
释义
1. 邕州:古地名,今广西南宁市一带。
2. 南极:这里指中国的南部地区。
3. 诸蛮:泛指中国南方的各少数民族。
4. 傲典刑:傲慢无礼,不守法规。
5. 斗门:堤坝上的水门。
6. 飞星:流星。
7. 仁恕:仁爱宽恕。
8. 将军老:指年纪大的将领。
9. 溪州:古代南方的一个州名,具体位置不详。
10. 六万丁:指有六万名成年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邕州的景象和诗人对其的思考。首句“南极诸蛮傲典刑”,以南方的少数民族形象地传达了人们对这片土地的初步认识:偏远、未开化。接着的“斗门时复见飞星”是对该地地理特点的描绘,同时也暗示着这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具有独特之处。第二联则从人文角度进一步说明了这里的情形:皇帝仁慈宽容,但在这里负责戍守的将军已年老。最后一句中的“五十溪州六万丁”则是极言这个地方人数众多,透露出在这样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土地上生活的情景。整体来看,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于边远地区的关心,又展示了其深邃的历史视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邕州》是南宋诗人陶弼的一首描绘邕州山水风光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
在庆历年间,陶弼曾任邕州知州,他亲自参加了邕州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在此期间,他对邕州的山水风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创作了许多描绘邕州美景的诗篇。《邕州》便是其中之一。
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北宋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为繁荣。然而,边疆地区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民族矛盾、边疆安全问题等。作为邕州知州的陶弼,既要关注地方经济的发展,又要维护边疆的安宁。因此,他在担任邕州知州的几年里,积极推行一系列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边疆地区的和谐稳定。
在《邕州》一诗中,陶弼通过描绘邕州的山水风光,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表达了作为边疆官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边疆地区的百姓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