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罗浮

标题包含
罗浮
谩说师雄醉月边,稚川曾隠此山巅。 料伊不是丹砂力,只服梅花换得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要说当年的师雄醉卧明月下,陶潜曾经在这座山巅上隐居。我想他并不是靠丹药的力量,只是用梅花的芳香换来成仙的美梦。
去完善
释义
1. 罗浮:指罗浮山,位于中国广东省博罗县境内,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道教圣地。 2. 师雄醉月:传说吕洞宾曾在此醉酒赏月,故有“师雄醉月”一说。 3. 稚川:葛洪的字,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曾任罗浮山道士。 4. 丹砂:一种红色矿物质,古代常用于炼丹。 5. 只服梅花换得仙:形容葛洪因修炼道家养生之道,梅花盛开时节达到成仙境界。
去完善
赏析
《罗浮》是唐代诗人李龙高的作品,描绘了罗浮山的美景以及神仙传说。罗浮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自古便有神仙在此修炼的传说。诗人在诗歌中通过引用“师雄醉月”和“稚川隐山”两个典故,展现了罗浮山的神秘色彩。 首句“谩说师雄醉月边”中的“师雄”指的是晋代道士魏华存,他在罗浮山修道成仙,后因醉酒被贬谪人间。诗人以此暗示罗浮山的神秘之处。第二句“稚川曾隐此山巅”中的“稚川”指的是东晋时期的玄学家葛洪,他曾在罗浮山潜心研究炼丹术。诗人用这两个典故表达了罗浮山在道家修炼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句“料伊不是丹砂力”中的“丹砂力”是指炼丹术,诗人认为罗浮山的神仙并非完全依靠炼丹术而成仙,而是借助了罗浮山的美景和灵气。最后一句“只服梅花换得仙”则表达了诗人对罗浮山的赞美之情,他认为罗浮山的美丽景色和梅花香气共同孕育了这里的仙人。 整首诗通过对罗浮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道家修炼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罗浮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罗浮》是唐代诗人李龙高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罗浮山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创作时间为唐朝中期(约公元8世纪),此时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社会安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人民生活相对富裕。 李龙高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影响。他的诗才横溢,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的情感和理想。在这首诗中,他以罗浮山为背景,通过对山水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 此外,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阶级分化,知识分子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李龙高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然而,他也面临着一定的社会压力,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人生际遇在他的诗歌中也得到了反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