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安溪凤山
凤凰天上远来翔,好看连天碧玉绦。
不学无才空老大,逢辰有客尽英豪。
痴人台峻争驰马,我辈身轻一似猱。
笑倚西风倾菊酒,醉归稳跨贯山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凤凰翱翔在天际,欣赏那绵延不绝的绿色风景带。
我们没有学习知识的人虚度年华,而每年都有许多有才学的人士汇聚在一起。
那些愚蠢的人在险峻的地方争相骑马,我们这些人轻盈得就像猴子一样灵活。
在西风吹拂下微笑着品尝菊花酒,喝醉了稳稳当当地骑着大山中的巨鳌回去。
去完善
释义
1. 安溪:即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是中国著名的乌龙茶产区;
2. 凤山:位于安溪县境内的一座山;
3. 凤凰天: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想象的天上的凤凰,也可能是指安溪地区的山形形似凤凰;
4. 碧玉绦:形容青山如绿色的丝带,横卧在天际;
5. 无才:对自己才能的自谦之辞;
6. 空老大:感慨光阴流逝,却未能建功立业;
7. 逢辰:遇到好的时代;
8. 英豪:有才干或有能力的人;
9. 痴人台峻:痴人,意指过分痴迷于名利的人;台峻,可能是指高山上的一处建筑或景点;
10. 驰马:骑马疾行;
11. 我辈:作者对自己的称呼;
12. 猱:猴的一种,这里用来比喻自己动作轻盈;
13. 西风:秋天的风向,也寓含着悲凉之情;
14. 菊酒:菊花酿造的酒,古人重阳节有赏菊饮酒的习俗;
15. 醉归:喝醉后回家;
16. 稳跨:稳稳地骑乘;
17. 贯山鳌:山鳌,可能是一种传说中山上的怪兽;贯,贯穿,这里表示骑乘着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山赏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超脱世俗的心境。首联通过凤凰、碧玉等形象,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山水画卷;颔联则借无才者的空老和自己所处的英才荟萃之景,表现出生不逢时的感叹;颈联以登高临远的视角,抒发了诗人驾驭风云、胸怀大志的豪情;尾联则以笑倚西风、醉归稳跨的姿态,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旷达。整首诗笔力雄浑,意境开阔,展现了一幅壮丽的登高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日登安溪凤山》是南宋诗人陈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0年,即南宋宝祐年间。
在这一时期,陈宓的生活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他曾任国子祭酒、知泉州府事等职,后因直言敢谏而触怒权臣,被贬至福建地区。在安溪期间,陈宓饱经沧桑,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陈宓所处的时代,南宋正处于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金人南下入侵,山河破碎,民生疾苦。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们依然保持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他们以诗歌为武器,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呼唤国家统一。陈宓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