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踏莎行

标题包含
踏莎行
蜡炬高高,龙烟细细。 玉楼十二门初闭。 疏帘不卷水晶寒,小屏半掩琉璃翠。 桃叶新声,榴花美味。 南山宾客东山妓。 利名不肯放人闲,忙中偷取工夫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敞(1019年-1068年),字原父,号公是先生,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学者、文学家、史学家。 刘敞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中进士,历任翰林学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明亮的蜡烛高挂,龙形的香烟袅袅升起。 精美的玉楼有十二扇门,此刻正关闭着。 稀疏的窗帘没有卷起,水晶般的光线透露出丝丝寒意,屏风半掩着琉璃般的绿色。 伴着清新的《桃叶》曲调,品尝着美味的石榴。 南边的贵客,东边的佳丽。 名利从不让人清闲,忙碌中不忘抽空品味这短暂的陶醉时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 踏莎行:词牌名,又名“踏雪寻梅”等。 2. 刘敞:北宋文人,字原父,号公是先生,以文学和政治才能闻名于当时。 3. 蜡炬:蜡烛,此处形容灯火辉煌。 4. 龙烟:熏香炉冒出的香气,此处形容香气缭绕。 5. 玉楼:华丽的楼阁,此处指富贵人家的住处。 6. 十二门初闭:形容夜已深,门户关闭。 7. 疏帘:稀疏的窗帘。 8. 水晶寒:形容月光如水般明亮清凉。 9. 小屏:小屏风。 10. 琉璃翠:形容屏风上琉璃装饰的光泽翠绿。 11. 桃叶新声:指歌女唱新的歌曲。桃叶,指古曲《桃叶歌》,相传为晋代王献之所作。 12. 榴花美味:形容美酒如石榴花般美味可口。 13. 南山宾客东山妓:南山,喻指文人墨客;东山,喻指美女佳人。此处描述富贵人家夜晚宴请客人,有音乐、美食相伴的场景。 14. 利名:名利。 15. 放人闲:让人闲暇。 16. 偷取工夫醉: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机会喝酒享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宴会后的场景。起首两句写宴会结束,蜡烛燃烧殆尽,香炉烟雾缭绕,宴会厅的门刚刚关闭。接下来两句描绘室内景象:稀疏的窗帘下透出晶莹的光泽,小巧的屏风遮掩着琉璃般的翠绿。这些细节表现了室内的雅致与奢华。 上片描绘宴会的余景,下片则转向宴会上的人物。“桃叶新声”借用王献之的妾侍桃叶的美妙歌声,暗指宴会上的歌舞表演;“榴花美味”则通过石榴花的形象,暗示宴席上丰富的美食。而“南山宾客东山妓”则用两座山来代表两拨人物,其中“宾客”指的是宴席上的贵客,而“妓”则代表歌女舞姬。 最后两句揭示全词的主旨:尽管人们被名利所束缚,无法脱身享受闲暇,但在这忙碌的生活中,仍然可以找到片刻的时间去陶醉于美酒佳肴之中。这是一种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宁静的态度,也是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踏莎行》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刘敞的一首词作。该词创作于北宋时期,大约公元1050年左右。此时正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繁荣时期,宋词逐渐兴起并蓬勃发展,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一朵奇葩。 刘敞本人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他曾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官场,历任多职。然而,他在政治斗争中并未得到重视,几经起落,这使得他的内心充满了感慨和无奈。 这首《踏莎行》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词中以“芳草平沙,斜阳远树”的优美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百态的深深感慨。同时,通过描绘“飞鸟无言,游鱼惊梦”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渴望摆脱世俗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刘敞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人文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