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庭永和尚出世天禧以颂寄之
林下相从知几年,好因缘是恶因缘。
虽然不受灵山记,鼻孔依前著那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柏庭:诗人虚拟的地名。
2. 永和尚:指柏庭寺的永和尚。
3. 天禧:北宋真宗年号(1017-1021)。
4. 释崇岳:禅宗僧人,生卒年不详。
5. 林下:树林之下,指隐居的地方。
6. 相从:相互跟随,这里指与永和尚交往。
7. 因缘:佛教术语,指事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8. 灵山:佛教圣地,位于古印度灵鹫山。
9. 记:记录,记载。
10. 鼻孔:嘴巴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展示了作者释崇岳与柏庭永和尚深厚而微妙的友谊。开篇的“林下相从知几年”透露了两人相交多年的情谊,但紧接着的“好因缘是恶因缘”则揭示了这段友情亦正亦邪的特点。看似深厚的缘分背后,却又藏着些许无奈和心酸。
第二句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佛教典故。“虽然不受灵山记”意味着柏庭永和尚尽管在佛教中并非顶尖的存在,却得到了广大信众的认可。而“鼻孔依前著那边”则表达了这位僧人胸怀宽广、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总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既体现了释崇岳与柏庭永和尚深厚的友情,又展示了后者洒脱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柏庭永和尚出世天禧以颂寄之》是北宋诗人释崇岳所作的一首赞美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968年,即宋太祖开宝元年。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五代十国向宋朝过渡的历史阶段,政治局势相对稳定。
在释崇岳的人生际遇方面,他早年出家为僧,游学四方,对佛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实践。他曾云游至四川成都的昭觉寺,与当地高僧柏庭永交好。柏庭永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德行和学识使释崇岳深受感动。当柏庭永和尚在天禧年间出世时,释崇岳怀着敬仰之情,写下了这首赞美诗,以表达自己对柏庭永和尚的敬意和仰慕。
在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方面,佛教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对国家政治、社会文化和民众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朝时期,由于政治环境的相对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佛教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柏庭永和尚作为当时的高僧,受到了朝野人士的尊敬和推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佛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