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二首
风甃残花满地红,别离樽俎谩匆匆。
春光未肯收心去,却在荼蘼细影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吹过的台阶上,满地都是凋零的花朵,颜色鲜艳如火。在这离别时刻,我们匆忙地举杯告辞。然而春天的美好并没有随着离别而离去,它还在荼蘼花的摇曳生姿之中悄然停留。
去完善
释义
《晚春二首》是一首描绘晚春景象的古诗,下面是其注释:
1. 风甃残花:这里“风甃”指的是风吹过的石阶或者砌台;“残花”则指代凋零的花朵。
2. 满地红:形容花朵凋落后的满地红色花瓣。
3. 别离樽俎:这里“别离”表示离别之意;“樽俎”是指古代宴会时摆放酒食的器具,这里用来形容离别的宴会。
4. 谩匆匆:表示仓促而慌乱的意思。
5. 春光未肯收心去:意指春天的美好时光还未完全离去。
6. 荼蘼细影:指荼蘼花的纤细身影。
去完善
赏析
《晚春二首》是宋代诗人宋伯仁所作的一首描绘晚春景象的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春天最后的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风甃残花满地红”,描述了晚春时节,春风吹过,满地的落花如红地毯一般。这里的“风甃”是指用砖石砌成的井壁,这里用来形容地面,形象地描绘了落花的满地景象。
第二句“别离樽俎谩匆匆”,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别离时的心情。这里的“别离”是指春天的离去,“樽俎”是指酒宴,这句诗意味着春天在匆匆忙忙之间就要离去,让人感慨不已。
第三句“春光未肯收心去”,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春天不愿离去的留恋之情。这里的“春光”指的是春天的美景,“收心去”则表示春天即将离去。
最后一句“却在荼蘼细影中”,诗人通过描写荼蘼花的细影,表现了春天的最后一片美景。这里的“荼蘼”是一种晚春开花的植物,它的花朵细小而精致,象征着春天的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春二首》是宋代诗人宋伯仁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12世纪之交的宋朝,正值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时期。在这个阶段,文人墨客们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尤为敏锐,诗歌艺术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宋伯仁身为南宋文人,一生经历了北宋至南宋的变迁。他的生活轨迹反映了当时文人的一种普遍心态:在政治上保持清高,不追求名利,但在艺术领域则勇于创新,力求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当时的时代背景,一方面战乱频仍,社会动荡;另一方面则是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慨万千,写下了《晚春二首》这样的佳作。这两首诗以暮春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揭示了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等主题,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