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渔家傲

标题包含
渔家傲
谁转琵琶弹侧调。 征尘万里伤怀抱。 客散黄昏庭院悄。 灯相照。 春寒燕子归来早。 可惜韶光虚过了。 多情人已非年少。 只恐莺啼春又老。 知音少。 人间何处寻芳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敦儒(1081年-1159年),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他是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著名词人,河南洛阳人。 朱敦儒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与当时的文...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谁把琵琶转动弹奏着独特的曲调, 风尘仆仆走过万里仍感怀伤情。 黄褰宾客散去,寂静的院子在黄昏中显得分外萧条。 唯有灯光相互映照。 春天还寒的时候,小燕子已经早早地回来了。 多么可惜时光匆匆流逝, 多情的人已不再年轻。 只担心这春天又要被鸟儿的啼声送走了。 找一个理解你的人太难, 在这个世界里哪里去寻找那片好的芳草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朱敦儒:南宋著名文学家,擅长作词。 2. 渔家傲:词牌名,创自唐代,原为曲调名称。 3. 侧调:指与正调相对的曲调。 4. 征尘:指旅途中的尘土。 5. 怀抱:心中的情感。 6. 客散:客人离去。 7. 黄昏:日落时分。 8. 悄:寂静无声。 9. 灯相照:灯火相映。 10. 春寒:春天的寒冷。 11. 燕子:候鸟,每年春天飞回北方繁殖。 12. 可惜:惋惜,遗憾。 13. 韶光:美好的时光。 14. 多情人:多情的人。 15. 少年:年轻人。 16. 只恐:恐怕,表示担忧。 17. 莺啼:形容黄莺鸣叫的声音。 18. 知音:了解自己的人。 19. 人间:人世间。 20. 芳草:香草,这里比喻美好的人和事。
去完善
赏析
《渔家傲》是一首描绘离别之苦的词,通过对人物、景象的刻画,传达出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在诗人朱敦儒笔下,这首词以鲜明的形象和深情的情感,展示了丰富的内涵。 词中,“谁转琵琶弹侧调”一句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令人仿佛能听到那忧伤的琵琶声。紧接着的“征尘万里伤怀抱”则揭示了这场别离的背景,传达了出征之人远离家乡的哀愁。而在“客散黄昏庭院悄”和“灯相照。春寒燕子归来早”两句中,诗人通过描绘客散后的寂静与春天的到来,将离别的伤感进一步渲染。 下阕开始,“可惜韶光虚过了。多情人已非年少”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昔日无忧无虑的生活的怀念。接着的“只恐莺啼春又老”则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出春天的短暂和生命的无常。最后,诗人用“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来表达对知音难觅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总的来说,《渔家傲》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离别之苦和生命之短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它以其深沉的意境和华美的辞藻,成为了宋词中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渔家傲》是宋代词人朱敦儒的一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北宋末南宋初的词人、诗人。他早年清高脱俗,不慕名利,晚年则致力于辞赋创作。 在南宋初期,国家正处于金兵入侵的危难之中。朱敦儒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游历大江南北,接触过各种社会阶层的人物,了解民间疾苦。这段人生经历使他对国家命运和民生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 在这首《渔家傲》中,朱敦儒以渔民的口吻,描述了渔民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求生的情景。他用渔民的生活作为比喻,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和渴望和平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