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标题包含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 杜甫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过官职。他自幼学习儒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江畔那一株梅花正在悄然绽放,花枝低垂,仿佛在早晚之间默默催促着时光流逝,让人徒增岁月老去的哀叹。
去完善
释义
垂垂:形容花朵繁茂下垂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全诗开篇点明主题,借咏梅引发诗兴,通过提及南朝诗人何逊,增添了一种历史文化的厚重感。接着转入现实情境,“对雪遥相忆”一句巧妙地连接了空间距离与情感纽带,使得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思念更加深沉动人。随后诗句转向内心独白,表达了对时节流转、人生易老的感叹。“幸不折来伤岁暮”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把控,他宁愿保持一种淡淡的惆怅,也不愿让实物触发更强烈的忧伤。最后两句则借助梅花的形象,进一步强化时间流逝与生命无常的主题,尤其是“朝夕催人自白头”一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隐喻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奈,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彼时杜甫已过知天命之年,正寓居蜀中。他历经安史之乱的颠沛流离,饱尝家国破碎与人生坎坷之苦,心境渐趋沉郁深邃。裴迪寄诗给杜甫,提及东亭送客逢早梅之事,勾起杜甫心中无限感慨,遂作此诗以和。梅花本是高洁孤傲的象征,而在这首诗中,它更承载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伤以及羁旅漂泊的愁绪。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