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五门外小池白莲盛开有一茎双花岿然出于群花之上赋长句志之
方塘风露清泠泠,万荷嶷立森高青。
群花迎日各有态,一茎出水初亭亭。
双苞并蒂发天巧,雕饰尽去殊瞻听。
风标自是绝尘土,道气直欲凌青冥。
恍然两仙来帝庭,翠云绿雾浮辎軿。
飘飘羽服共萧散,隠隠水珮争珑玲。
同舆鄙笑岳及湛,专城仿佛石与丁。
看花何啻日千转,属辞含意行且停。
涪翁食莲寄深感,如此妙质谁当铭。
我歌此诗百其聆,一洗千古脂粉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池塘边露水晶莹,千万株荷花挺立。
群花迎着太阳各自绽放,一枝独秀脱颖而出。
两个花苞并蒂生长展示出大自然的巧妙,没有雕刻装饰引人注目。
它们的品质超凡脱俗,气息直上云霄。
好像两位神仙降临人间,车马载着绿意。
他们穿着飘渺的衣裳显得潇洒,身上挂着的水晶饰品相互争艳。
两人笑着谈论岳飞和湛湛清,仿佛见到了古代的卫青和狄仁杰。
观赏这些莲花时心情愉悦,诗意盎然。
涪翁喜欢吃莲子寄托深深的感情,这么美好的品质有谁能够铭记。
我唱这首诗让众人倾听,洗净千年的脂粉气。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方塘:指池塘。
2. 风露:风和露水。
3. 清泠泠:形容清凉的样子。
4. 万荷:指众多荷花。
5. 嶷立:挺立。
6. 森高青:形容植物繁茂、葱郁。
7. 迎日:面向太阳。
8. 各:各自。
9. 态:姿态。
10. 出一茎:指一朵花从水中长出。
11. 亭亭:直立而美丽的模样。
12. 双苞并蒂:指一朵花有两个花苞。
13. 雕饰尽去:指没有多余的装饰。
14. 殊瞻听:特殊的观赏价值。
15. 风标:风度、气质。
16. 绝尘土:超凡脱俗。
17. 道气:气质、风度。
18. 凌青冥:形容高耸入云的景象。
19. 恍然:形容突然醒悟的样子。
20. 两仙:两位仙人。
21. 帝庭:皇帝的宫廷。
22. 翠云绿雾:形容荷叶的绿色。
23. 浮辎軿:形容绿叶漂浮在水面上。
24. 羽服:神仙的服饰。
25. 萧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26. 水珮:水中的玉佩。
27. 珑玲:形容声音清脆。
28. 同舆:一起坐车。
29. 鄙笑:嘲笑、讽刺。
30. 岳及湛:古代的文人墨客。
31. 专城:掌握一城之权的人。
32. 石与丁:古代的人名。
33. 何啻:何止、超过。
34. 日千转:每天多次来回。
35. 属辞:撰写文章。
36. 行且停:一边走一边停下来欣赏。
37. 涪翁食莲寄深感:指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莲华峰观前江涨》这首诗。
38. 妙质:美好的品质。
39. 当铭:应当铭记。
40. 我歌此诗:指作者创作了这首诗。
41. 百其聆:指很多人聆听。
42. 一洗:一下子清除。
43. 千古:长久的历史。
44. 脂粉腥:形容庸俗之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题目较为冗长,故选取其重点部分——“夏五门外小池白莲盛开”进行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夏日里小池边的白莲盛开景象,赞美了莲花的高洁品质。诗人以方塘风露、万荷高耸的景色为背景,展现出白莲花在众多花卉中独树一帜的形象。在诗的第五句和第六句中,“双苞并蒂发天巧,雕饰尽去殊瞻听”更是强调了两朵莲花之间的天然美丽和简约装饰,表现出莲花卓尔不群的姿态。接下来的诗句更描绘出莲花仿佛仙境中的仙子,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从整体上看,本诗成功地捕捉了莲花的外形美和内在气质,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此景的喜爱和对莲花的赞美。全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堪称描绘莲花之美的一首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名为《夏五门外小池白莲盛开有一茎双花岿然出于群花之上赋长句志之》,是宋代文人徐瑞创作的一首描绘夏日莲花盛开的场景的诗歌。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74年,这一时期正处于南宋末期,金兵入侵,民生疾苦,战乱频繁。
徐瑞在这一时期的生活境遇较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取得功名,遂以诗酒自娱。他曾寓居临安(今杭州),又曾入幕江西。作为一名有才华的知识分子,他眼见民生疾苦,胸中有千言万语,却无处诉说,因此将这份感慨之情寄托于诗歌之中。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方面,战争使得百姓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另一方面,南宋朝廷的腐朽无能也使得知识分子们感到绝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徐瑞选择以诗歌抒发内心的忧国忧民之情,展现了他的文人风骨和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