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戌除夜泊舟东湖用白石归苕溪韵书怀 其一
客梦朦胧酒力销,梨云漠漠路迢迢。
醒来便欲寻春去,杨柳江南十五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梦中情景模糊不清,美酒的力量逐渐消失,梨花盛开,前路漫漫。
醒来后立刻想要去寻找春天,在江南的十五座桥上欣赏柳枝拂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丙戌除夜:指的是农历除夕的第二天,即正月初一;丙戌是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2. 泊舟:停船靠岸。
3. 东湖:可能是指中国某个地方的东湖,具体地点待查。
4. 白石归苕溪韵:此处指白石老人徐瑞的诗歌韵律。
5. 梨云漠漠:形容春天梨花盛开的景象。
6. 迢迢:形容道路遥远。
7. 杨柳江南:指代江南美丽的风景,杨柳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8. 十五桥:指代很多的桥,不是确数。
去完善
赏析
《丙戌除夜泊舟东湖用白石归苕溪韵书怀 其一》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除夕夜漂泊在东湖的情景。开篇通过“客梦朦胧”的形象描绘出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而“酒力销”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接着,诗人以“梨云漠漠”和“路迢迢”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然而,诗人并未沉浸在这种情感中,而是展现出积极的一面。在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渴望寻找春天的愿望,希望能在江南的杨柳桥上找到生活的美好。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丙戌除夜泊舟东湖用白石归苕溪韵书怀 其一》是南宋诗人徐瑞在公元1287年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一年正值元军攻占临安(今杭州)的第二年,南宋朝廷已然风雨飘摇。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徐瑞此诗抒发了自己的家国情怀和忧虑国事的心情。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正值元军对南宋的军事侵略时期,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徐瑞作为一位正直的文人,对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安危深感忧虑。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身处乱世,却仍然坚守信念,期望着国家和民族的振兴。
此外,这首古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民众生活状况。由于战乱频繁,人们的生活困苦,但对未来仍抱有希望。这种希望成为他们面对困境的精神支柱,也是徐瑞在此诗中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