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坦夫静寄斋
狙猴在深山,腾踔不少停。
大龟藏神屋,缩首都无营。
冥观静躁异,洞见万物情。
吾闻子王子,总角游帝城。
归来髩犹绿,闭关慕渊明。
曲肱北窗下,风声肃泠泠。
梦觉忽惊起,犹疑车毂鸣。
斋居屏万虑,乃以静寄名。
是中得其趣,君门可长扃。
倘知定能应,子冠定能缨。
镜以静故明,水以静故平。
兹言置座右,可配崔瑗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中狙击猴子,跳跃不停。
大龟躲在神屋,缩头不出。
静观动静异处,洞察万物之情。
听说你年幼时,曾在帝城游玩。
回家仍黑发如绿,闭门羡慕陶渊明。
弯曲手臂靠北窗,风声吹过倍感清爽。
梦中忽然惊醒,仍感车轮声扰。
斋戒独居排除杂念,以此寻求宁静。
在这找到乐趣,君王的门可以长久关闭。
若能知定而应,你的帽子定会沾上露水。
镜子因静而明,水因静而平。
这些话放在座位右边,可与崔瑗的铭文相配。
去完善
释义
1. 狙猴:比喻机巧之人。2. 深:指幽深的隐逸之处。3. 腾踔:跳跃。4. 大龟:指古籍《大龟记》,西汉刘安所著。5. 神屋:神秘的地方。6. 都:一概,全部。7. 冥观:观察事物的微妙处。8. 静躁异:沉静与喧闹的不同之处。9. 洞见:深刻地理解。10. 万物情:指各种事物的本质。11. 子王子:王子乔,又称王骀,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12. 总角: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用来指代少年时期。13. 游帝城:游览京都。14. 归来:指归隐山林。15. 尚绿:形容年轻。16. 闭关:关闭门窗,指隐居。17. 慕渊明:仰慕陶渊明的高洁品质。18. 曲肱:弯曲手臂枕着头。19. 肃泠泠:风声很大很急的样子。20. 梦觉:醒来的时候。21. 犹疑:犹豫不决。22. 车毂:车轮中心部分。23. 斋居:在斋堂居住。24. 屏:摒弃,抛却。25. 万虑:众多忧虑。26. 乃以静寄名:把安静的生活寄托在这里。27. 是中:这里面。28. 得趣:得到乐趣。29. 君门:指官署。30. 可长扃:可以长时间关闭。31. 倘知定:如果知道安定的生活。32. 能应:能够适应。33. 子冠:指求官之事。34. 缨:帽带。35. 镜以静故明:镜子因为平静所以能照清楚东西。36. 水以静故平:水面因为平静所以看起来平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名为《王坦夫静寄斋》,是谢薖为赞美王子献的静寄斋所作。诗人通过巧妙地运用对比和隐喻,把深山的猴子、深藏的大龟与关中的王子相比拟,彰显了王子献那种沉稳、宁静的性格特点。同时,谢薖通过“狙猴”和“大龟”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世态纷繁复杂,唯有保持内心的平静,方能洞察万物之情。这首诗中,诗人还引用了陶渊明的隐居典故以及镜子与水静则明的道理,以此来进一步赞扬了王子献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坦夫静寄斋》是南宋诗人谢薖的一首描绘友人居所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谢薖身处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的南宋社会。他的生活并不富裕,经常需要靠朋友接济。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参与文学活动和政治活动。他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在创作《王坦夫静寄斋》时,谢薖可能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寻找生活的乐趣。在这首诗中,他通过赞美友人的静寄斋,表达了对自己生活环境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的背景知识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当时,北方的金国对南方的南宋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两国之间战火不断。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选择了远离战争,隐居山林。他们通过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