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世翁
海上一蓑笠,终年垂钓丝。沧洲有深意,冠盖何由知。
直钩不营鱼,蜗室无妻儿。渴饮寒泉水,饥餐紫朮芝。
鹤发披两肩,高怀如澄陂。尝闻仙老言,云是古鸱夷。
石窦閟雷雨,金潭养蛟螭。乘槎上玉津,骑鹿游峨嵋。
以人为语默,与世为雄雌。兹焉乃磻溪,豹变应须时。
自古隐沦客,无非王者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海边戴着斗笠的渔夫,整年都在抛线钓鱼。他们居住在苍茫的大洲,远离尘世,身居高位的人怎会理解他们的意境呢?
那个直钩钓鱼的渔夫并不寻求渔获,他独居陋室没有妻子儿女。口渴了便喝山泉的水,饿了就吃点灵芝这样天然的补品。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他的心胸就像清澈的水池一样开阔。听说这位老先生就是古代的鸱夷子皮。
他知道石头下的洞穴隐藏着雷雨的力量,也知道金色的水潭里藏着蛟龙。他驾着木筏探访过仙境,也骑着神鹿游历过峨眉山。
他以沉默为语言,与世俗保持独立。就在这个宛如磻溪的地方,他将像豹子那样等候时机转变。
自古以来,那些隐姓埋名的人,无一不是帝王的老师。

去完善
释义
1. 沧洲:水边的土地或绿洲。
2. 冠盖:古代仕宦的冠服和车盖。
3. 直钩:钓鱼时不弯曲鱼钩,比喻淡泊名利。
4. 蜗室:狭小简陋的房屋。
5. 紫朮芝:草本植物,可做药膳,古人常以此养生。
6. 鹤发披两肩:形容老人白发披肩的形象。
7. 鸱夷: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鸟。
8. 石窦:岩石间的缝隙。
9. 金潭:金色的池塘。
10. 蛟螭:传说中能兴风作浪的水龙。
11. 乘槎:乘坐竹筏。
12. 玉津:美丽的江河水。
13. 骑鹿游峨嵋:骑着鹿游览峨嵋山,寓意逍遥自在。
14. 以人为语默:指处世的态度。
15. 与世为雄雌:与世人相对比。
16. 磻溪:相传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的地方。
17. 豹变:喻人的品貌非凡。
18. 王者师:皇帝的师傅。

去完善
赏析
《避世翁》描绘了一位超凡脱俗、独居山林的隐士形象。这位隐士在海边过着简单的生活,使用直钩垂钓,既不求渔获,也不追求世俗家庭生活的乐趣。他的生活虽然简朴,却显得十分超脱与洒脱。他的心境如同清澈的湖泊,体现了崇高的情怀和襟怀。通过古代仙老的传说,表现出隐士的神圣性和神秘性。
诗歌中“石窦閟雷雨,金潭养蛟螭”展现了隐士所处的环境充满了神奇和灵异的气息,暗示了隐士身处世外桃源,远离尘嚣的境界。“乘槎上玉津,骑鹿游峨嵋”则进一步展示了隐士出入神仙之境的场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隐士的超凡脱俗和不羁于世的心境。
在诗的最后两句,诗人提到自古以来隐居的人,都有成为帝王之师的潜质,意味着隐士的高尚品质和精神境界对于世人来说具有极高的价值。总的来说,这首《避世翁》以富有想象力的描绘手法,表现了隐士的高洁品质和脱离世俗纷扰的超然境界,引发了人们对人生价值和处世哲学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避世翁》是唐代诗人陈陶的一首古体诗,根据相关资料,这首诗大概创作于公元9世纪初。此时正值大唐帝国由盛转衰之际,社会矛盾激化,民生疾苦加剧。而陈陶本人,一生未仕,长期隐居山林,故而自称“避世翁”。
陈陶生活在晚唐时期,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贫富差距加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陶选择远离尘嚣,退居山林,过起与世无争的生活。他的《避世翁》正是他这种人生态度的写照,通过描绘隐居生活,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