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送别
祖席驻征棹,开帆候信潮。隔筵桃叶泣,吹管杏花飘。
船去鸥飞阁,人归尘上桥。别离惆怅泪,江路湿红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家门外停着远行的船只,船帆已经扬起,等待信号出发。宴会上的小艇分开,恍如桃叶儿在水中哭泣;音乐声飘扬,有如杏花纷纷扬扬。
船儿驶离,鸥鸟在船影中飞翔,回到岸上时已是满天风尘。离别总是令人惆怅,离别的泪水滴落在江边的红蕉上,湿润了大地。
去完善
释义
1. 祖席:临别饯行时设的酒宴,这里指送别宴席。
2. 征棹:指远行的船只。棹,船桨,代指船。
3. 开帆:升起船帆,准备起航。
4. 候信潮:等待涨潮的时机,以便扬帆出发。
5. 隔筵:隔着宴席,指与送行者之间的距离。
6. 桃叶:指桃叶渡,位于南京市秦淮河畔,为古代著名渡口。
7. 吹管:演奏乐器,此处指吹奏音乐。
8. 杏花:代表春天,比喻美好时光。
9. 船去鸥飞阁:随着船只离去,江边的鸥鸟飞翔,呼应了“船去”。
10. 尘上桥:指离别的长桥上尘土飞扬。
11. 别离惆怅泪:形容离别时的忧伤心情。
12. 江路湿红蕉:江边的路旁红蕉因离别之泪而湿润。
去完善
赏析
《江上送别》是唐代诗人皇甫松的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诗篇。诗中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形象地展现了送别场景中的各种元素,如征棹、信潮、桃叶、杏花、鸥鸟、行人等,将离别的哀愁融入其中,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情感和感慨。
首联“祖席驻征棹,开帆候信潮”,描述了送别的场所和时间。在江边的祖席上,停泊着即将启程的船只,而扬帆起航的时刻则等待信潮的到来。这里的“征棹”指的是远行的船只,“信潮”是指能引导船只安全航行的潮流。
颔联“隔筵桃叶泣,吹管杏花飘”,写出了送别的哀伤氛围。桃花盛开之际,也是离别之时。分隔在筵席两侧的亲朋好友,此时此刻不禁泪流满面;同时,吹管奏出的曲子中,杏花的飘落也象征着离别的不舍之情。这里以桃花和杏花为意象,衬托出离别的悲伤情感。
颈联“船去鸥飞阁,人归尘上桥”,描述了离别后的景象。随着船只的离去,江面上的鸥鸟飞翔在楼阁之间;而行人则在尘土飞扬的小桥上归家。这两句诗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了送别场景中的一种动态变化,从而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离别的情景。
尾联“别离惆怅泪,江路湿红蕉”,作为全诗的结尾,点明了离别的主题。离别的泪水洒落在江边的红蕉上,使江路都显得湿润起来。这里的“红蕉”指代江边常见的红色芭蕉树,以其颜色代表离别的哀伤情感。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离别情感的深切体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上送别》是唐朝诗人皇甫松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世纪末,正值唐代晚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黄巢起义、五代十国的割据等,社会动荡不安。然而,这也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许多著名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都活跃在这个时期。
皇甫松作为这个时期的诗人,他的人生经历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影响。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但在科举考试中未能取得成功。尽管如此,他对文学的热爱并未减弱,反而更加坚定。在游历江南的过程中,他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人生感悟的诗篇,其中就包括这首《江上送别》。
在这首诗中,皇甫松通过对江上送别的场景描绘,表达了与朋友离别的惆怅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既展现了皇甫松的个人情感,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