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梅花三首 其二

标题包含
梅花三首 其二
洗尽铅华见玉肌,可人风味半开时。 胆瓶谁汲寒谿水,带月和烟簪一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俞德邻(1894年-1973年),原名俞明震,字德邻,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和教育家。 早年经历:俞德邻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在1911年参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洗净了表面的浮华,露出了真正的美好,这就像人的内心一样,只有当一切外表的东西都去掉的时候,才能看到内心的善良和纯朴。这种美好的感觉就像是花朵刚刚盛开了一半,充满了生机和希望。而那个装水的胆瓶,就像是从寒冷的小溪中取来的水,带着月亮的光辉和烟雾的朦胧,把这一枝美丽的鲜花插在瓶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铅华:本指搽脸的粉,这里借指世俗的装饰。 2. 玉肌:比喻梅花的光洁花蕾。 3. 可人:意中人,引申为使人满意。 4. 胆瓶:一种花瓶,此处用作动词。 5. 寒谿水:寒冷溪水的意思,指山中清泉。 6. 和烟:烟雾弥漫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描绘了梅花盛开时的景象。诗人运用“洗尽铅华”和“玉肌”这两个词,展现出梅花自然、纯洁的品质,仿佛是一位洗净脂粉的美人,透露出一股清新脱俗的气质。同时,诗人以“半开时”来形容梅花的开放程度,既表达了梅花含苞待放的美感,又暗示出梅花的生命力和活力。 接着,诗中提到“胆瓶谁汲寒谿水,带月和烟簪一枝”,这里表现了梅花在月光和烟雾笼罩下的美丽姿态。通过“胆瓶”和“汲寒谿水”两个意象,诗人巧妙地传达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风貌。而“带月和烟簪一枝”则是对梅花形象的具体描绘,使人感受到梅花在月光和烟雾下显得格外宁静、淡雅。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梅花独特的美感和品质,同时也传递出梅花顽强不屈的生命力,使人感受到了梅花所代表的坚韧与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梅花三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俞德邻所创作的一首咏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当时正值南宋时期,外忧内患不断。俞德邻作为南宋官员和学者,生活在这个特殊时期,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使他萌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在诗歌中,俞德邻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高洁、坚韧的品质,这既是诗人对梅花形象的刻画,也是诗人自我人格的写照。同时,梅花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岁寒三友”之一,象征着文人墨客的高尚情操。因此,这首诗歌不仅仅是咏物之作,更是诗人托物言志的体现。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俞德邻的个人经历也颇富戏剧性。他曾担任地方官职,但随后因为各种原因被贬谪。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依然保持着高尚的气节和坚定的信念。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对梅花的描绘更加真实感人,同时也为他的诗歌注入了丰富的情感内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