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陈泽民见寄

标题包含
和陈泽民见寄
长年扰扰走红尘,今日方还自在身。 行处湖光侵杖履,坐来山色照我巾。 敢希寄傲陶元亮,且学躬耕郑子真。 犹恐风烟劳顾揖,未能终日作閒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吴芾"的详细信息。可能你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没有足够的公开资料。如果你能提供更多详细的信息,比如他的全名、生卒年份、职业等,我会尽力帮助你查找。
去完善

译文
经过漫长而繁忙的城市生活,今天终于找到自由之身。漫步湖边,湖水映照着我的脚步;坐在山中,山色倒映在我的头巾上。我渴望成为陶渊明那样隐逸之人,学习郑玄那样的耕作实践。然而,为了世间的纷扰,我恐怕无法完全过上闲云野鹤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1. 陈泽民:南宋诗人,字叔明,其诗歌以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人物为主。 2. 吴芾:南宋诗人,字明可,号湖山居士。他与陈泽民同为宋代文人,常有诗赋唱和。 3. 扰扰:形容忙碌纷扰的状态。 4. 红尘:尘土飞扬的闹市,多指繁华的都市生活。 5. 自在身:自由无拘束的身形。 6. 湖光:湖水反射的光亮,这里代指湖边美景。 7. 杖履:行走时使用的拐杖和鞋子,这里是借代手法,指代走路的过程。 8. 山色:山脉的颜色和形态,这里代指山中景色。 9. 巾:头巾,古代男子裹头用的布巾。 10. 寄傲:寄托情志,这里指避世隐居的生活态度。 11. 陶元亮: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被誉为“田园诗人”。 12. 躬耕:亲自耕种田地,指过自给自足的生活。 13. 郑子真:西汉时期的一位隐士,他曾在长安城外躬耕自给。 14. 犹恐:担忧害怕。 15. 风烟:风景中的云烟雾气,这里代指美丽风光。 16. 顾揖:古时的拱手礼,表示尊敬或友好。 17. 闲人:闲暇无事的人,这里指过着安逸生活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和陈泽民见寄》吴芾诗表达了诗人挣脱世俗纷扰,寻找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首联描述了诗人长久以来忙碌于红尘琐事,今天终于能够回归内心的安宁。颔联通过描绘沿途湖光山色的美好景象,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沉浸自然、悠然自得的意境。颈联以陶渊明和郑子真为例,表达诗人期盼过上与世无争、田园隐居的生活。尾联则透露了诗人虽然渴望过上宁静的日子,但又担忧生活中的种种羁绊,难以真正实现心中的理想。全诗流露出诗人在追求心灵自由与现实束缚之间的挣扎与矛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陈泽民见寄》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吴芾的作品。吴芾生活在公元1104年至1183年之间,历任州县官员,最后官至尚书左仆射兼枢密使,是南宋中期的名臣之一。他在政治上有一定的作为,但一生却屡遭贬谪,历经坎坷。 这首《和陈泽民见寄》作于吴芾被贬至湖南期间。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局势紧张。一方面,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主张与金议和,而以岳飞、韩世忠等人为代表的抗战派则坚决要求抗金收复失地。另一方面,官僚腐败严重,民间疾苦繁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吴芾虽然身居高位,但对国家的担忧和对民众的同情使他深感忧虑。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故友陈泽民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困境中的坚定信念。通过描述自己独坐书房、仰望天空的场景,吴芾传达了即便在逆境中也要保持高尚品质的信念。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质,也为我们了解南宋中期社会状况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