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秋兴
谁言帝城里,独作野人居。
石磴晴看叠,山苗晚自锄。
相惭五秉粟,尚癖一车书。
昔日扬雄宅,还无乡相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谁说在繁华的京城之中,我却独自过着山野生活。晴天时我常常欣赏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傍晚时分我会去山中照料那些禾苗。虽然惭愧自己的学识和经历只够换取五担粮食,但我依然热爱阅读和收藏书籍。回想当初扬雄曾经居住的地方,竟然还没有开辟成交通要道。
去完善
释义
1. 帝城:这里指唐朝的首都长安。
2. 野人:泛指民间的人,与“仕人”相对。
3. 石磴:石头砌成的台阶。
4. 山苗:指山中的庄稼。
5. 五秉粟:意为自己所能耕种的粮食并不多。秉,古代计量单位,一秉约为十六斛,五秉约八十斛。粟,即小米。
6. 一车书:比喻学识渊博。这里是指自己虽然学问不浅,但仍然感到惭愧。
7. 扬雄宅:指汉朝学者扬雄的故居。扬雄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哲学家,著有《太玄经》等。
8. 乡相舆:指地方官员来拜访探访。乡相,即地方长官;舆,车。
去完善
赏析
《小园秋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繁华的京城中的宁静生活。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韵律,表达了田园生活的自在和惬意。“石磴晴看叠,山苗晚自锄”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的劳动场景,表现了他在劳作中体验到的乐趣。而“相惭五秉粟,尚癖一车书”则表明了诗人在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取舍,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最后两句“昔日扬雄宅,还无乡相舆”则是对古代名人的敬仰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田园生活气息和丰富的情感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小园秋兴》是唐代诗人杨发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初的唐宪宗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时,杨发正处于他人生的转折点。他曾是唐朝的官员,但因触犯朝廷而被贬谪至湖南。在这段时间里,杨发开始关注自然和田园生活,他的诗歌风格也因此发生了变化,从政治主题转向了自然描绘。
唐宪宗时期的唐朝社会相对稳定,农业经济发展迅速。然而,由于藩镇割据和地方势力强大,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减弱。在这种背景下,杨发等文人开始远离政治,转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