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处世若醉梦

标题包含
处世若醉梦
处世若醉梦,忧乐付等闲。 百事皆前定,对酒且自宽。 仰天歌呜呜,清风吹我冠。 浊醪满瓦缶,苜蓿堆春盘。 无人劝我饮,自酌还自欢。 醉眠白日晚,起看明月团。 拔剑舞中庭,浩歌振林峦。 丈夫意如此,不学腐儒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军事家、政治家。 于谦自幼聪颖过人,七岁能诗,十二岁有神童之称。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喜《左传》、《汉书》等历史典籍。永乐十九...查看更多
angel_tjs
去完善

译文
在世间行事如同身处一场醉梦中,将忧愁与快乐都视作寻常之事。万事皆有定数,不必过分忧虑。举杯畅饮,让自己的心胸变得宽广。仰望天空,歌声悠悠,清风拂过我的头顶。倒满陶碗的浊酒,摆上丰盛的春菜。没有人劝我饮酒,我独自斟酌,自得其乐。在白天安然醉卧,醒来时看到明亮的满月。拔出宝剑,起舞在中庭,高歌响彻山林。大丈夫就应该有这样的豪爽之气,不要效仿那些迂腐的书生,让自己变得酸溜溜。
angel_tjs
去完善
释义
处世若醉梦:以处世如梦幻比喻人生短暂,不必过于执着。 忧乐付等闲:将忧虑和快乐都看作寻常之事。 百事皆前定:意思是人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命运注定,无法改变。 对酒且自宽:用饮酒来使自己得到安慰。 仰天歌呜呜:指高声唱歌。 清风吹我冠:清风吹拂我的帽子,表示环境轻松舒适。 浊醪满瓦缶:浑浊的酒装满陶器。 苜蓿堆春盘:苜蓿是一种草本植物,这里用来形容食物的丰盛。 无人劝我饮:没有人在旁边劝我喝酒。 自酌还自欢:自己一边斟酒一边寻欢作乐。 醉眠白日晚:形容喝得大醉在白日睡眠。 起看明月团:从床上起来看到圆满的月亮。 拔剑舞中庭:拔出剑在院子里跳舞。 浩歌振林峦:大声歌唱响彻山林。 丈夫意如此:大丈夫的志向就应该这样。 不学腐儒酸:不要像那些迂腐的读书人一样做作。
angel_tjs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处世若醉梦”为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酒的热爱。诗人认为生活中的忧喜都是前定的,不如借酒宽心,放下忧虑。诗歌中的“仰天歌呜呜,清风吹我冠”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独自饮酒的情景,表现出诗人的孤傲和不拘小节。而“浊醪满瓦缶,苜蓿堆春盘”则说明了诗人的生活虽然简朴,但对酒的热爱并未减少。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示没有人劝酒,自己却能在自斟自饮中找到乐趣。醉酒后在白天小憩,醒来时看到明亮的月亮,生活得如此逍遥自在。最后两句“拔剑舞中庭,浩歌振林峦。丈夫意如此,不学腐儒酸。”更是展现出诗人豪放的个性和不为世俗所累的精神风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酒的热爱和生活态度的描述,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超脱的心态,表达了对世俗礼教的蔑视和对自己的自信。
angel_tjs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处世若醉梦》是明代著名文人于谦在正德年间创作的一首词。 正德年间,明朝社会矛盾加剧,政治腐败,宦官当权,民生疾苦。于谦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虽然他的才华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但他的抱负无法实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他感到困扰和迷茫。这首词正是他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的写照。 他在词中写道:“事如春梦了无痕”,表达了他对世事无常、岁月蹉跎的感慨;“身似浮云常自在,心同流水共长流”,则透露出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这首诗反映了于谦在那个时代的矛盾心境,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angel_tjs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