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

标题包含
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
有客有客吾春湖,踏霜打门呼老夫。 寒温粗了不暇坐,两手奉我商山图。 皓首庞眉髪如漆,千古高人谁画出。 疏行大字各题诗,颇类涪翁老年笔。 绮里季,夏黄公,春风拍浮酒两钟。 仰天但觉宇宙窄,麾麈一扫尘凡空。 东园甪里更萧散,石鼎茶瓢风日晚。 琵琶不作儿女悲,横琴静送飞鸿远。 周家遗民方避秦,留侯眼高识天人。 翩翩小出奠危社,落落高举连青云。 感君持赠慰枯槁,玉雪辉辉见诸老。 何当乘鹤参翱翔,风露清凉咽瑶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艾性夫(1904年-1996年),原名李毓珍,字性夫,号逸翁,笔名艾性夫。他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学者和教育家,被誉为“书坛泰斗”。 艾性夫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春湖:指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 2. 商山图:描绘商山四皓的画作。商山四皓是汉代四位隐士,分别为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和东园公。 3. 涪翁: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别号,其书法艺术成就极高。 4. 石鼎茶瓢:描述隐居生活的用具,石鼎用于烧水烹茶,茶瓢用于取水泡茶。 5. 周家遗民:此处指周代的遗民,即春秋战国时期那些仍坚守周礼的人。 6. 避秦: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部分文人墨客逃避战乱而选择归隐。 7. 留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因功封为留侯。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以酬谢友人所赠四皓图为题,通过对画中四位老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高洁情操的精神风貌。全诗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描述了收到画时的情景;其次描绘了画面中的四位老者形象及画作的特点;最后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的追求。 在第一段,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与友人交往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第二段详细描绘了画面的内容和特点,其中“疏行大字各题诗”表现了画面的布局和书法风格,而“颇类涪翁老年笔”则暗示了诗人对这幅画的赞赏之情。 第三段中,诗人通过赞美画中人物的形象和精神面貌,表达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其中“春风拍浮酒两钟”等句表达了诗人在面对世俗纷争时保持超然物外的态度。同时,诗人还通过比较现实生活中的避世者和古代的留侯、甪里,表达了对古代隐逸之士的敬仰。 在结尾部分,诗人再次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的追求。其中“何当乘鹤参翱翔,风露清凉咽瑶草”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渴望实现理想的美好愿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是元朝诗人艾性夫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元朝中期(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艾性夫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在早年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文学才华,成为一位著名的文人。然而,他在这个时期也遭遇了人生的挫折,如科举考试的失败、亲人的离世等。这些经历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沧桑。 元朝中期的社会背景复杂多变。一方面,蒙古帝国对中原地区的统治逐渐稳固,民族矛盾和文化冲突依然尖锐;另一方面,元朝政权内部争权夺利的现象严重,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艾性夫作为一名文人,一方面坚守着自己的文化理想和民族气节,另一方面也对现实社会充满了忧虑和感慨。 在这首《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中,艾性夫以“四皓”的形象为象征,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四皓”超尘脱俗的形象,同时也传达出自己在这个时代所经历的种种困惑和无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艾性夫作为一名文人在那个时代的独特心境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